企业涨工资难在哪儿:亟需人才配置市场化改革

企业涨工资难在哪儿

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布时间:2016-07-19 10:46   
原标题:企业涨工资难在哪儿:亟需人才配置市场化改革

企业涨工资难在哪儿?

时间进入了2016年下半年,不少省市已经公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往年一路上涨的情况不同,一些地区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虽然有小幅上调,但下线却维持在与上年相同的水平。这表明,劳动部门对于企业涨不起工资的现实已经是心知肚明,并且开始正视这一现实。

觉得自己工资不够花,希望快点涨工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群体收入低,对自己的工资水平不满意,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房价是人们衡量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家判断一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横向比较,最直接了当的一个标准是看他能不能买得起房。

企业白领、公务员、教师、医生、警察和法官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和中坚力量,正常情况下,他们应当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过着体面的生活。但是,无论是在房价高涨的一、二线城市,还是在房屋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他们要单靠工资收入买房,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单价每平方米1万元的房子,即使是在三线城市也是相对便宜的价格。在这类城市,一个年轻公务员的税后收入大体在5000元上下。如果要买一个80平方米的房子,就意味着得不吃不喝十三四年,当然,这还不包括按揭付款所产生的利息。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房价水平的通用指标。我们不妨借用这个指标,反过来衡量一下收入水平。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单套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通常认为3—6是合理的区间。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显示,房价收入比排名前十位的是:深圳27.7、上海20.8、北京18.1、厦门16.6、福州14.7、太原12.2、天津11.7、杭州11.3、南京11.3、广州11.1。这些数据表明,和房价水平相比,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太低了,是高房价剥夺了民众的幸福感,并使其对收入水平产生了不满。

按这样的情形去推理,大部分房子都应当卖不出去,但现实并不是如此,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最关键的原因是有很多人的非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工资性收入。在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里,绝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收入吃饭的,靠财富增值获得收入的企业家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因此,工资体系的状况是决定收入公平与否的基础性因素。目前令大部分工薪阶层不能满意的收入现状,从表面上看,是收入体系设计出了问题,但实质上却是由非工资性收入的普遍存在造成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迟迟得不到实质性进展。长期以来,收入分配已经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惯性体系,无论怎么改,用不了多久就又会恢复到原状。比如,当全社会普遍认为老师工资低时,有关部门决定为老师涨工资之后,随之而来,医生、警察、公务员等群体的工资也会攀比性上调,然后,企业工资水平也被迫上涨。这样一个工资轮番上涨的结果,并不能改变某个群体在整个收入分配体系中的位次。以此种方式进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除对垄断部门进行市场化改革,消除人为制造的薪酬孤岛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控制非工资性收入上(这里所讲的非工资性收入,特指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事实上,如果没有数额庞大的非工资性收入,中国收入及财富两极分化的情况绝对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尽管央企高管等个别群体的高薪已经为公众所普遍接受,但和数量巨大且普遍存在的黑色或灰色收入相比,其对于收入分配不公的影响,远没有表面上所显现的那么严重。

不过,需要强调是,医生、老师的“灰色收入”和官员的贪腐收入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多数情况下,红包的多少与医生或老师的水平有关,是其靠自身的能力挣来的。官员的黑色收入则是靠出卖权力、靠其所拥有的公共物品配置权获得的。这种本质性的区别必须得以明确。由于反腐和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由权力所带来的隐性收入和黑色收入急速缩减。这样一来,“当官”变得不再划算,官员离职下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法官、税务官更是成为辞官从商较为集中的群体。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市场对于分配收入有着强大的调节能力。只要没有权力的介入和干预,只要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性壁垒,实现人力资源的完全市场化流动,收入分配就会自发趋向于合理。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前提,应当是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改革。

和少数精英群体可以通过市场化流动获得更高的收入、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不同,大部分人工资水平的提高还依赖和取决于国家和企业的财力水平。尽管目前中国从经济总量上看,已经是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测算,在全球191个经济体中,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第76位。这个排名表明,中国目前还并不富裕,由经济总量全球第二所带来的富裕感,存在一定的虚幻性。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财力为劳动者发放更高的工资,期望工资水平每年都能以超过GDP的速度增长是不现实的。

如果以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和对比,中国企业员工的工资并不很低,相反可能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简单地说,一个人工资的多少不单是看他拿到多少钱,还要看他干了多少活。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如果根据这个结论,中国工人的人均收入只要达到美日德工人的1/10就不算低。由于多年的连续增长,中国工人的收入远远高出这个水平。美国市场投资公司ConvergEx集团2013年发布的全球最低工资水平排行榜显示,中国内地以0.80美元时薪排在第17位,远高于中国人均GDP的排名。


工资超过企业支付能力的增长,导致中国企业成本竞争力下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度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00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96美元。这个数据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大量企业离开中国,流向东南亚国家,甚至回流到发达国家。企业数量的减少,势必增加就业的难度,非但工人不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相反还有可能失去工作机会。

工资收入的提高,必须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幻想少干活多赚钱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工人人均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赚“大钱”的能力和本事。要想提高收入水平,唯一可靠的办法是通过持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指望国家或企业“发钱”基本没有可能。

著名企业家任志强说过一句话,不是房价太高,而是中国人的收入太低。现在,这句话更应当倒过来说,不是中国工人工资太低,而是中国的房价太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