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瘦身”为何动真格?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7-25 11:26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出详细部署

央企“瘦身”为何动真格?(产经观察)

央企“瘦身”为何动真格?(图1)

  制图:李姿阅

  两年内压减钢铁、煤炭产能10%——6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出详细部署。去产能,是今年国家提出的央企“瘦身健体”任务的重要方面,其全面启动也被视为央企“瘦身”动真格了。

  央企为何要“瘦身”?“瘦身健体”从何着手?对央企做强做优做大有什么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大而不强,央企亟须“瘦身健体”

  央企下属公司众多,有30多家央企管理层级超过5级,有的甚至达到“十世同堂”

  到2015年,100多家央企中,已有47家进入全球财富500强。不过,对于央企是“500大”还是“500强”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财富500强,考察的主要指标是销售收入。央企的排名上升、榜位增加,说明央企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当然是了不起的成绩,但伴随着体量增大,央企机构臃肿、业务庞杂、包袱沉重、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集团总部、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的子公司、子公司的控股公司……究竟有多少家下属公司,有的央企连董事长也一下子说不清。横向看,目前100多户央企,法人达到4万多。纵向看,央企远不止“四世同堂”,其中30多家央企管理层级超过5级,有的甚至达到“十世同堂”。机构分散,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办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困扰着不少央企,让企业难以轻装上阵。一家煤炭企业算了笔账:由于过去社会职能移交不彻底,这家老企业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供水供电、社区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职能。其中供水达到8万多户、供电近7万户、社区20多个,还办着5所职工医院和1所幼儿园。这两年煤炭行业效益不好,企业仍每年承担社会职能运行费用超过1亿元。企业一直想把社会职能移交地方,但地方所要求的巨额移交费用,企业一时间拿不出来。

  部分央企处于产业链低端,效益不佳。去年央企整体利润出现负增长,为-6.9%。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这类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央企的三、四级企业中,有一些是停产半停产、主要依靠银行输血,甚至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今年上半年,国资委和央企梳理出了345家需要处置的“僵尸企业”。

  此外,一些央企战线过长、涉足领域“多而不专”“主业不主、副业不副”的现象也影响着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国家都强调央企要专注主业,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行业下功夫,但是部分企业仍然是“哪儿有钱赚就奔哪儿”,对眼前效益的关注更重于长远发展。

  市场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央企的这些问题容易被掩盖,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则往往使“虚胖”症状凸显。“央企‘瘦身’,就是要瘦臃肿之身、低效之身、累赘之身、超负之身,力争三年内使央企布局结构明显优化、主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

  “瘦身”到位,不把难题往后推

  自2019年起,国企不再以任何方式承担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相关费用

  “瘦身”怎么瘦?国资委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更多次强调要“做到位”,不把矛盾和问题往后推。

  去产能要做表率。国资委提出,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5%左右,其中,2016年中央企业要压减钢铁产能719万吨,压减煤炭产能3182万吨,3年处置345家僵尸企业。截至5月底,中央企业粗钢产量、玻璃产量和电解铝产量已分别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17.4和22.4个百分点。去产能的过程也是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央企业煤炭资产平台公司的组建,将深入推进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最终要通过去产能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电煤一体化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而其他涉钢、涉煤企业原则上退出钢铁、煤炭行业。

  减层级已经启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多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级压缩到3—4级以内,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并确定了5家企业作为压缩管理层级和压减法人层级、法人单位的试点。到今年6月底,国家电网已经取消所有区域公司管理层级,将电网主业的法人层级减少到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两级。

  历史遗留问题再不能接着往后留。6月底,《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自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承担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相关费用,国有企业不再承担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国有企业也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分离“三供一业”,费用是难题。相关设施的维修维护费用、基建和改造工程项目的可研费用、设计费用、施工费用,钱从哪儿来?此次国家明确,中央企业的分离移交费用由中央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补助50%,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移交企业的主管企业承担比例不低于30%,其余部分由移交企业自身承担。原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的分离移交费用由中央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额承担。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央企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剥离办社会、减轻企业负担,将为国企平等参与竞争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做大主业,盘活优质资源增强竞争力。他认为,此次分离“三供一业”,最重要还在于“彻底”,从时间和方式上都表达出“彻底解决”的决心,“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总是留一点、不断地留下去,改革就要改到位。”

  “瘦身健体”,方能真正做强做优做大

  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重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这与“瘦身健体”是什么关系?

  “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整体,不宜单独割裂来看。”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做大,不仅仅强调规模,而是要兼具“强”和“优”,是强而优的“大”。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一些央企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眼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强”,无效板块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通过“瘦身健体”,减去不必要的包袱、清理过剩产能、精简业务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央企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方能真正做强做优做大。

  “做强做优做大,是从总体上强调。”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但不能把“大”简单地理解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专注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重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聚焦主业,既是当前“瘦身健体”的内容,也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路径。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侧重点有所不同。”李锦说。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央企是“国家队”的代表,要具备较大规模才能更好地体现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去年以来,央企集团层面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仅最近一个月,就有港中旅与中旅、中粮与中纺等多家央企实施整合。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又亟待做“减法”,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要“瘦身”。今年以来,国资委指导央企通过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存量,转让收入达321.68亿元。李锦认为,央企“瘦身健体”,是现阶段央企发展与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最终正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