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年中业绩预告陆续披露,企业业绩也逐渐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16年二季度A股整体盈利有望延续回升态势,其中,“中小创”仍是市场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A股已有逾60%的上市公司公布2016年中报业绩预告。从已披露业绩预告看,预喜的公司占比达到六成。
据可比口径计算,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2%,0.4%和25.2%;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7%,9.5%和34.6%。一些专家认为,这显示出A股盈利向上拐点在二季度开始出现。
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指出,因多数银行尚未披露二季度业绩,因此34.6%的业绩增速较真实值偏高,但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明显将延续一季度以来的业绩回升态势。
而周期品大类二季度强势扭亏同比增长80%,显示出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的同时,现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周期品行业公司净利润改善。
目前,“中小创”中报的业绩预告已基本披露完毕。中小板披露的789家公司中,563家业绩预喜,占比达到71.4%;创业板披露的511家公司中,350家业绩预喜,占比为68.5%。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并表和重组成为“中小创”公司业绩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创业板有业绩并表或重组的100多家公司,中报业绩的平均增速为83.6%,显著高于中报无业绩并表或重组的360家公司19.0%的业绩增速。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在过去一年中有并购与无并购公司的业绩差距达到了新高,这说明创业板业绩对于并购的依赖正在不断提升。在内生增长动力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未来也存在着业绩承诺不及预期与商誉减值的风险。
每年中报发布的初期,高送转股票便开始新一轮炒作。目前,沪深两市已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今年的高送转预案,其中10股送转25股(含)以上的达到8家,而2015年全年仅3家。市场也逐渐进入高送转行情的爆发期。
值得警惕的是,投资者在面对高送转“馅饼”的同时,也可能面临着“陷阱”。有上市公司不排除利用高送转来刺激股价,帮助大股东或高管进行减持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