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非形象多有反差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6-08-31 10:13   

       中国企业一方面在非洲进行各种投资、建设和经营,改善了非洲民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被西方某些媒体描述成“新殖民主义者”、“流氓捐助者”。这种反差令人深思。中国企业在非洲是什么样的形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发布的《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报告总结了已有调查和研究,指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毁誉参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形象复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2009年与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研究发布的《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指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比较复杂。首先有好的一面,中国企业办事效率高、人很勤奋、工作很有效率,交税、增加就业等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形象比较负面,这将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竞争力乃至在全球的竞争力都产生不良影响。

  负面尚存

  2014年,南非职业道德研究所公布了一项针对在非中国企业的形象调查,参与调查者为来自15个非洲国家的常年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关系的经理人。报告分别就在非中企的声誉、产品和服务质量、社会和经济责任、对环保的重视以及雇佣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非洲人眼中,当地的中国企业负面形象尚存。

  可持续发展需加码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企海外可持续投资顾问王媛援引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商务部、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由于文化差异、环境保护、社区、劳工等原因,中国企业在非洲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没办法投入大量人才、物力去做对当地可持续性发展有利的事情。

  褒贬共存

  外交学院副教授陈雪飞以非洲本土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为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一是中国传递给非洲的主要是经济形象。二是负面表现为抢夺当地劳动力市场、中国商品数量多,质量存在偏差。三是赞誉体现在,对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发展的肯定。肯定中国通过投资、援助和商贸等对非洲发展作出的贡献。与西方国家相比,肯定中国是更为平等的伙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