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国:要倡导“发展性评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30 09:23   

        上期刊出《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使大学生深处危机》一文在高校引起热议,特选登部分讨论如下:

  要倡导“发展性评价”

  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大学评价评估排名是世界难题。目前,各种评价评估体系更多是从结果性的横向评价方式而非来发展性评价方式来评价高校发展,更多是看学校的学科、科研论文、科研经费与项目、学生人数与层次等静态指标,这是一种静态的、数量导向的、横向比较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评估可以提供某些信息,可以激励某些内部质量薄弱、问责政策和实践不足的高校建构内部文化,也可以诱导高校之间的竞争,但是过于信奉这些指标对于高校长期发展是无益的,也无法承担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责任。而用发展性评价来替代有助于高校更关注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更为关注人才培养的成效,更为关注科学研究的原创性与贡献度。所谓“发展性评价”,一是倡导分类评价,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有自己的侧重点和指标体系;二是从横向比较转向对于高校自身数年来的发展变迁,看到高校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成效,如考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起薪水平、职业发展与社会贡献等。

  授道化育非数字足以验证

  蒋朗朗(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学术研究的深层动力源于执迷和兴趣,板凳坐枯,十年不冷,江风山月,云卷云舒,皆在我心。此何以量化,彼如何实证?效率一说对从心潜沉的文心诗意,真的有效吗?授道化育,非简单数字足以验证。

  排名评估有促进作用

  罗志敏(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制度的确给大学及其教师带来诸多弊端和困扰,但如果不是全球排名的促动,我国的高校难有如今力争上游的劲头,我们的SCI论文发文量不会在短短几年内就跃居世界第二(但这个数量还仅达排名第一的美国的一半),更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科进入全球top1%行列。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现如今的大学既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有着天壤之别,也与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学与社会、经济间丝丝入扣的关系,使它必须且只能接受外界施加的排名,其科研也要接受相应的评估,除非它从此不再依赖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给养。当然,我们还是要对现有科研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杜绝出现“科研就是一切”的极端做法。

  大学不能盯着排行榜转

  胡乐乐(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非政府的大学排行榜是追逐经济利益的商业公司的产品,对大学和高等教育研究完全没有任何价值。有的大学排行榜粗糙到连大学名字都写错,比如今年4月初发布的某大学排行榜竟然把中国矿业大学名字都写错。大学排行榜的标准和权重各不相同,也让许多大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困惑。糟糕的是,现在大学实际上已经被大学排行榜绑架了——不理它们,不利于吸引一流学者和学生;理,标准和权重各异,要如何努力,不知所措。更关键的问题是,各种大学排行榜严重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产出和引用,导致对大学的排行不完整、不客观。这也是大学排行榜被诟病的原因。建议矢志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顶尖大学应该不盯着大学排行榜转,而是安心办学。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