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经历了十几天的网络补课以后,晨曦(化名)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说:“终于解放了!”几个小时前她还端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头戴耳麦低头做着物理笔记,屏幕那头在线老师在手写板上讲解物理力学大题的解题步骤,密密麻麻的红色板书几乎占满了整个屏幕。(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晨曦只是参与网络补课的一个学生,在整个暑假里,像她这样参与网络补课的学生还有很多,网络有偿补课火爆暑假,不仅违背了相关规定,也暴露出相关监管的缺失。
对于有偿补课,教育部门可谓态度明确,措施强硬。在2015年印发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教育部就已经对有偿补课进行明令禁止。近些年,随着各级教育部门的严厉整治,现实中的有偿补课现象已经有所收敛,一些地方有偿补课甚至销声匿迹。可是现实中有偿补课的消失,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为很多地方将有偿补课转移到网络上,在网上开设课堂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与禁补令的初衷相违背。
有偿补课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还增加家长教育压力。正是在这种考量下,教育部才大力实施禁补令,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可是随着禁补令的实施,现实市场上的有偿补课已经得到了遏制,但是却在网络上泛滥成灾,而对于网络有偿补课行为,并没有相关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存在着监管空白和法规盲区。
有偿补课换了马甲,监管却不能一成不变,相关部门急需“补课”,转移监管方向,将监管的重点从现实转移到网络上,对网上有偿补课进行监管和治理。实现网上网下一盘棋,同步治理,协调推进,形成整治有偿补课的合力。唯有监管升级,才能有效遏制有偿补课在网络蔓延。
当然,网络补课并非没有存在的必要。对于这种补课行为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味地禁止并非上策,还应该对这一行为进行监管、遏制和规范。比如根据网络的特性,制定出相关监管和治理措施,以此遏制网络有偿补课泛滥。比如规定网络补课的收费行为,比如对补课时间进行限制和明确,比如加强对授课教师资质进行监管审核等等,这些都是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的,也是规范网络补课的有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