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下被调为“易危” 国家林业局:依然“濒危”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06 15:18   
原标题:大熊猫下被调为“易危” 国家林业局:依然“濒危”

  本报记者 张盖伦

  针对大熊猫是否仍然“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家林业局有不同看法。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大熊猫依然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这是一次令人欣慰的“除名”。IUCN北京时间5日发布报告,在全球濒危物种名单上,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下调为“易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个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情况的清单。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864只,相比10年前增加了近17%。IUCN指出,大熊猫数量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中国政府保护该物种的努力富有成效。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建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达到67个,覆盖了约2/3数量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大熊猫栖息地在被保护的同时,这一区域的整个森林系统、其它物种,以及生活在这一区域内人口所享受到的各种生态服务也同时得到了保护。

  5日晚些时候,国家林业局对这一评级变动做出回应。其表示,IUCN的报告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国家林业局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国家林业局指出,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风险。受到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大熊猫局域种群基因交流受阻,加之地域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其种群交流状况有待改善。

  实际上,IUCN也警告说,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可能有三分之一会消失。国家林业局认为,这将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国家林业局还强调,我国大熊猫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部分大熊猫分布区存在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大熊猫保护成效。

  “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国家林业局表示,“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新的大熊猫评级结果是对中国政府领导下的数十年保护努力所取得成果的认可,也证明了对像大熊猫这样标志性物种进行保护投入的价值。”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在为现在所取得成就表示欣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野生大熊猫依然面临严峻的生存风险,其相当一部分栖息地正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饱受威胁。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过去数十年的保护工作证明,只有采取广泛措施才能够保护野生大熊猫和它们独特的栖息环境。在未来,还需要政府持续有力的投入,与当地社区建立更为深刻密切的合作关系,也需要社会公众对保护野生物种和其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更广泛的共识。(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