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缺堂急救课 放眼海外孩子如何学会保护自己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09-12 14:38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第17个世界急救日刚刚过去(9月10日)。今年急救日的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有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的急救知识非常匮乏,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不少四五年级的孩子甚至连小伤口都不会处理,专家建议应将急救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儿童发生意外时,绝大多数正处于孩子身边的人不知该如何应对,失去了0—8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如果急救措施得当,很多意外伤害死亡都可以避免;孩子身边的人如果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一大批溺水、心脏骤停儿童完全可以救回。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造成这种“生命差距”的关键在于:儿童发生意外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尤其是应急救护措施。

  那么,其他国家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自救教育的?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每百人就有1-2名急救员,悉尼每20个人中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去年,澳大利亚一名九岁的小女孩儿就运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急救知识,挽救了母亲的生命。

  胡方介绍,澳大利亚虽然没有将急救课程作为全国性的学生必修课程,但很多学校都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教学。在学校之外,急救课程也是澳大利亚人在毕业之前会广泛的去单独学习的课程。一个标准的急救课程一般花费不超过100澳币。学习时间一般只需要一到两天,学习之后会颁发急救证书。由于非常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会倾向于应聘者拥有这张急救证书,因此很多人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就会去联系学习这个课程,以掌握基本的常识。对于澳大利亚一些政府领导人来说,推动本省或者全国性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急救课全面普及,是他们在换届选举的时候,能够吸引选民对他们支持的施政纲领之一。此外,在澳大利亚的各种庆典活动,嘉年华和适合孩子参加的各种其他的集会上,澳大利亚的急救中心、火警和警方往往都会积极参与,设置展位,在活动现场对孩子进行应急教育和宣传。

  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的手术成功率最高,日本的医疗器械最好,而德国的急救水平堪称一流。”德国的中小学校会教会孩子们简单的自救方法,但“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德国人的安全和急救意识比较强:比如上驾校,第一节课学的不是驾车理论而是急救知识。但是相对于急救德国更注重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因为对急救的要求比较专业,一个几岁或者是十几岁的孩子不太容易掌握。如果救助措施不得当, 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但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会教给孩子,对孩子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主要的就是以预防为目的防患于未然。

  真正的救援行动必须由专业的医务人员以及救援人员来完成,比如发生事故,有人受伤倒地,不能贸然的过去把他扶起来,而是立即打电话报警呼叫急救人员。德国的中小学校都会配备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品和药品,老师会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比如说学生不小心摔破皮或者是扭伤,老师们就会取一些注入消毒药品和冷敷物品做紧急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同时会通知专业的急救人员来做进一步的处理。一些简单的自救小知识会教给孩子的,德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急救体系,今天通信于世界的112急救呼叫就是源自德国。

  《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有针对性的儿童安全教育手册基本上是英国家长和孩子人手一本的。在英国,人们都会告诉孩子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比起受到伤害以后的补救措施,英国也更加注重教育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防止受到身体的伤害。

  侯颖介绍,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儿童安全教育,他们告诉孩子,安全重于一切。比如英国有儿童安全教育十大守则。孩子应当知道,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告诉孩子,在遇到暴徒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者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并且会尽力的帮助他们。以及不喝陌生人的饮料、拒绝吃陌生人的糖果以及其他食物,这并不是没有礼貌的表现。遇到危险时,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告诉孩子在紧急之中,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等等,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可以假装没有听见,马上跑开。生人敲门也可以不用回答,不开门,这些都是英国儿童安全基金会向所有家长给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安全权,更好的保护自己。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