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让草原绿意盎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7-08-29 13:25   

  

生态修复——让草原绿意盎然(图1)

  美丽的草原吸引来了自行车运动员。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耳熟能详的乐府民歌描述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据统计,我国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草原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以及南方草山草坡区等五大草原区,跨越了我国的大半个国土。

  “保护草原要有大生态观”,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在谈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结构调整时,特别强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

  遵循生态保护的理念,全国积极开展对草原生态的修复。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显示,最近5年,中央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资金超过1000亿元。全国草原生态修复速度明显加快,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了3.6%,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累计下降了15%。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日前总结说,“可以说这5年,草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草原利用也更加科学合理。”

  新疆库鲁斯台草原地势平缓,额敏河及汇聚于此的支流造就了大片湿地,吸引着动物和水鸟在此栖息。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大面积开荒、超载过牧,一块块斑点状裸露的黄土开始出现在本该一片绿色的草原上。

  2015年底,新疆决定加速修复库鲁斯台草原,超过21万亩耕地被退减,378眼机电井被关停,剩余的机电井也安装了“井电双控”计量设施,以防止地下水被超采。同时,库鲁斯台草原所在的塔额盆地有6座中型水库,在每年枯水期下泄不少于10%的库容水量,作为生态基流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草原的地下水。曾经水草丰茂的库鲁斯台草原,正逐步恢复着昔日的美好风光。

  同样在新疆,北天山赛里木湖畔核心区的600多户牧民、12万余头牲畜,2013年起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府的引导下迁出了湖畔,配合全面实行的封育禁牧政策,为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贡献着力量。4年的治理后,密集的喷灌设备取代了昔日在草场啃食的牛羊。赛里木湖景区湖区植被已经恢复了4.7万亩,清澈的湖水、绿油油的草场让“天山明珠”更加璀璨。

  在新疆退牧还草的过程中,“要生态保护,也要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治理的新突破。“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减畜不减肉”,新疆启动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着力于草原生态保护,放眼于促进牧民增收。

  探索生态保护的效益红利,同为祖国边疆风景线的内蒙古乌兰察布也缔造着自己的奇迹。乌兰察布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中部,是西伯利亚冷高压空气和蒙古气旋流向内地的主要通道。“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形象概括了多年以前乌兰察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风沙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沙进人退”的尴尬处境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开始启动。距离北京最近的辉腾锡勒草原,行动起来的牧民在往日植被稀疏、砂石裸露的荒沙滩覆盖上网格化草坪,大量种植需水量少的矮灌木等植物保持水土,一片片绿色也得以重回这片草原。

  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后,往日肆虐的狂风也变得为人所用。建立在昔日荒原上的郭哑滩光伏电站总占地面积达3000亩,21万块大功率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布。光能透过深蓝色的太阳板完成能量转换,连同周边一座座转动的风车所产生的电力,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将绿色能源输送到全国各地。如今,乌兰察布大地绿意盎然。生态改善所带来的经济红利让这片草原上的牧歌更加悠扬。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