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一款“神器”让课堂这么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09-12 14:58   

        老师讲课放PPT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讲到重点时,一堆学生拿着手机拍摄PPT记录,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拷贝PPT。现在有了“雨课堂”,老师开始授课后会自动生成本堂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班。每一页PPT会即时发送到学生端,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课程回顾;每页课件下方还有“收藏”和“不懂”按钮,学生可以把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收集,教师也会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

  这款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全部功能基于PPT和微信,包括课堂红包、学生投稿、课后小结、试题导入、随机点名、弹幕调速与回访等功能,不仅受到学生喜爱,也让老师提升了教学效果。

  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聆听过使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政课,评价“雨课堂”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9月10日,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暨2017雨课堂峰会上,有不少老师感慨,互联网的工具真的让课堂智慧起来了。

  让课堂有趣还能互动

  “我问他们你听懂了没有,全班同学都是微笑的样子,考试的时候惨不忍睹。”在一门考验学生活学活用的《刑法分则》课堂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老师周凌过去总是特别无奈。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凌了解并尝试使用“雨课堂”。他的课堂一般是法条穿插讲解案例,他把每个案例都做成了问卷,学生回答之后可以现场讨论。他还把弹幕打开,有些问题落了没讲或讲得不清楚,学生就用弹幕实时反馈。

  这门课每3堂课有一次随堂测试。过去,周凌需要打印出几十份卷子,发给同学做完收回再批改,下周课堂讲解卷子。可如果老师不趁热讲解,学生下周就忘记了当时怎么回答的这个题。使用“雨课堂”的限时测试后,学生回答完了可以马上看结果。

  周凌马上请错得很离谱的同学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不出来下次再来。虽然很残酷,但他发现这样比慢慢改卷子好太多了,“学生的参与度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紧张起来,讨论也更有针对性,互动答疑更充分。”

  如今,周凌使用“雨课堂”已经一年多了,这个学期他教授的所有课程都在用,每次上课都要提前15分钟到课堂调试。他感慨,以前嗓子能发出声音就可以上课,现在投影仪、屏幕、电脑,各种系统全部调试完了,还要有备份,才能正式上课。

  清华大学的朱桂萍老师也遇到过教学困境:老师讲明白不等于学生听明白,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外的时间是完全“失控”的。当网络教学资源大面积普及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雨课堂”是转变教学很好的工具之一。

  朱桂萍说:“我们总抱怨学生没有反馈,但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除非给老师打电话、发微信,很多同学不愿意这么干。通过‘雨课堂’他可以在课堂上点不懂,课后做推送等。”

  “雨课堂”在课堂上创新师生互动,可以实现课堂弹幕、匿名反馈、限时测试、PPT同步;在课下轻松翻转课堂,随时推送预习材料和语音讲解,内置免费名校幕课视频,难点报告反馈,师生随时沟通,课后推送作业题目;还可以帮助教师全景制作个性数据报表,分析课堂数据,量化学习情况,帮助教师精准教学。

  手机也是新的教学切入点

  对所有老师来说,学生上课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是永远的痛。在“雨课堂”上,玩手机是不是有了正当理由?

  周凌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在使用“雨课堂”时,他面向学生背对着屏幕讲课,学生们被弹幕逗得哈哈大笑,他一脸茫然。另外,设备不兼容、动画不好播放,一断网就手忙脚乱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后,周凌老师对学生使用“雨课堂”的效果进行调查,积极作用是普遍提高了课堂积极性,最好用的功能是课件推送,也有学生坦承这还是影响了自己学习的专注度,也有人用手机在玩别的。

  当下,要让学生和手机完全隔离是天方夜谭,以手机为载体的互联网工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朱桂萍认为,老师只要有心,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实施因材施教。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数据不需要老师手动来统计,“雨课堂”后台有非常详实记载。

  互联网时代教育也被革命了,最初出现的幕课MOOC让高端教育资源变得免费、在线、共享,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问题也伴随而来,学生的学习效率真的提高了吗?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兴文老师发现,MOOC资源可以参与在线讨论,但是没有老师的积极引导,参与在线讨论的人数非常有限。他在无机化学课使用“雨课堂”后,可以及时发布参与讨论的热点问题,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张兴文认为,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为驱动,开展精细化的课程设计,预期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或者是相应的智慧教学工具软件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既可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督“教”与“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创造性。

  智慧教学浪潮袭来 共建教学共同体

  伴随着慕课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逐步向常态化发展,前沿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交叉创新与跨界融合正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袁驷表示,“希望老师们积极投身到智慧教学的浪潮中来,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对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团结建成新时代的‘教学共同体’”。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被誉为“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据了解,截至9月5日,“雨课堂”有效教学师生(至少参与3次以上教学活动)超过120万,覆盖9万个教学班级,月活人数达到62万。新学期开学以来,平均日增新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万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