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中国经济放缓对新兴亚洲的影响

来源: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6-08 22:41   

作者: Fan Zhai,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Peter Morgan,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咨询师

研究背景

随着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其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基于2001—2014年GDP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贡献了全球近1/4的经济增长。在亚洲,中国作为增长极的角色更为突出。在过去十年里受到加工出口和国内需求驱动,以美元计算的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9%。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区域内贸易的主要驱动者,其快速增长的进口需求也带动了亚洲邻国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经济重要性的提升对其他亚洲经济体来说,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宏观经济风险。中国GDP增速自2010年达到10.6%的峰值后就急剧下跌,2015年前三个季度一度跌到7%以下。由于企业部门面临工业产能过剩、金融杠杆过高,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面临潜在泡沫风险,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供给侧改革(包括结构性改革和鼓励创新)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这些改革措施将确保中国经济6%—7%的年均增长率,但硬着陆的风险仍然存在。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经济放缓对亚洲新兴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通过关于全球经济的多领域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放缓通过贸易渠道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一般均衡模型对区域和部门的详细分解使它能够计量部门或者国家受到特定冲击时产生的溢出效应。

传导渠道

中国经济的放缓有可能通过贸易渠道影响出口需求和贸易条件来传导到亚洲其他经济体。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亚洲生产的最终产品需求国,其国内经济放缓一定会影响到出口,并可能在短期贸易乘数效应下造成贸易失衡和国民收入削减。而且,这种效应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到受影响经济体的贸易伙伴,造成第二轮需求减少效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和钢进口国,也是许多其他工业原材料的最大进口国。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可能会大大影响到那些依赖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出口的国家。

但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各个经济体的特性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2005—2014年期间,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的复合增长率为9.2%。从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和韩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份额显著上涨。2004—2014年间,中国占东盟和南亚地区贸易总额的份额翻了一番,它已经取代了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

由于很大一部分进口商品是经中国加工处理后再出口海外,中国的进口增长既反映了国内需求也反映了国外需求,所以中国内需作为拉动亚洲经济的作用被夸大了。但自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贸易格局出现了两点重要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中国开始迅速转向高附加值的全球生产链;第二,中国内需对促进其贸易伙伴转向高附加值生产链的贡献日益显著。

研究方法

研究国际冲击传导一般使用两种经济学模型:第一种是多国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它能捕捉到多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如GDP、通货膨胀、汇率等等,但无法对其进行经济学解释;第二种模型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这种模型能够在严格的微观经济基础上捕捉到宏观经济传导机制,但无法细分地区与部门。

本研究采取基于联动模式上的多部门全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首先假设各国生产函数符合不变替代弹性和规模报酬不变,在顶层,产出分为中间产品和附加值产品;在第二层,中间产品的生产满足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是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投入束的函数;在底层,劳动力分为熟练和非熟练劳动,资本-土地投入束分为资本与土地(农业部门)或自然资源(矿业部门)。每层生产都有其单位成本函数,其中顶层的单位成本函数反映该部门的边际成本。

本研究基于阿明顿假设,即产品生产根据产地进行划分,不同国家的产品完全不可替代。因此,顶层总需求分为国内商品生产和不变替代弹性下的总进口,第二层将总进口来源进一步细分为各个满足不变替代弹性的贸易伙伴。

此外,在出口方面,它对国内国际市场一视同仁,坚持一价定律,出口价格同国内供给相对应。该模型里还有三个宏观假设:政府收支平衡、贸易平衡以及投资与储蓄平衡。

研究结果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崛起给区域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亚洲邻国需要警惕的是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潜在的溢出效应。但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放缓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将是相对缓和的。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其经济下滑的特点以及与亚洲邻国的贸易模式,中国经济增长每下滑1.6%,亚洲经济增长总量将下滑0.26%(包括中国在内)。在亚洲经济体中,中国大陆是受到中国经济下滑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南亚是受到波及最小的地区。另外,美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负面冲击,但不能完全消除下行冲击,这也说明了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

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两点政策启示:

第一,大多数亚洲国家都依赖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点,这导致了它们的经济在面对发达国家市场和中国市场波动时显现出脆弱性。因此保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增强经济灵活性对减轻外部冲击的影响至关重要。亚洲经济体需要将出口促增长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内需促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亚洲各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推行政策改革,推动收入分配和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来完成结构转型。

第二,从长期来看,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地区需求长期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以及通过区域产业链和对外直接投资同亚洲邻国的联系加深,这将导致亚洲国家更加容易受到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造成区域经济的商业周期高度同步。因此,亚洲经济体需要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强合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