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柳新勇 魏飚)顺应线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山西太原一家知名零售企业在今年4月发布了一条招聘信息,职位是网络运营总监,年薪20万元。
如此的工资水平,在平均年薪不足6万元的太原来说可谓优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招聘信息更新了多次,历时三个月左右才找到合适人选。
太原博才纵横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位康姓顾问对记者表示,在太原这样的中部城市,电子商务主管、网络营销主管等高端职位由于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3到6个月都招不到人的情况并不罕见”。
类似的“招工难”问题充分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突出困境——虽然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劳动力供给较大,但长期以来“招工难”却始终与“就业难”相伴而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需要在城镇新就业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大约在1500万人,就业压力总量非常大。但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
“ 招工难 最主要的就是在高端岗位、需要技能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技能和岗位不匹配;而 就业难 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中低端岗位人员就业困难。”尹蔚民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而目前,中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说过去主要靠的是劳动力的数量和体能,现在则要更多的是看质量和素质。
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今后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中国要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上来。
分析人士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问题并存,既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企业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人社部日前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此给予了充分考量,指出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
规划纲要称,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要解决“人岗不匹配”的问题,必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跟紧市场的指挥棒,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从而弥合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鸿沟”。
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也给城镇待就业群体提供了新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称,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尤其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我们现在搞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有利于带动就业。
尹蔚民表示,政府将在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指导以及小额资金担保等方面来鼓励待就业人员选择力所能及的创业项目,并通过他们的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上述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赖德胜强调,政府还应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减少空间割裂形成的劳动力价格差异,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与劳动力价格的相关性,从而引导大学生等人员到不发达的地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