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维权成本不断降低
专利保护好 创新活力高(探路供给侧·企业成本怎么降)
大巢绘(新华社发) |
不知名厂家生产的服装,贴上知名品牌的商标价格就能翻几番;仿照别人的专利,能让产品卖得又快又好;盗版书肆虐,价格就只有正版书籍的几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商家间围绕知识产权的纠纷也越来越多。道理很简单,能抄能仿冒,低风险低成本,何必去费心费力树品牌搞创新?
可时间一久,踏实发展的企业发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不过,对于山西全安公司经理郭春平来说,这几年由苦到甜的变化,可大了去了。
侵权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5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刚开完会的郭春平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养神。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郭春平睁开了眼睛,几个彪形大汉闯了进来。对方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老实点撤诉,不然,有人愿意花两万在你身上扎个窟窿。”
不用问,郭春平已经猜到这帮人是来干什么的。公司平均每年进行十多起专利商标类侵权举报。招来这伙不速之客,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
说起来,搞技术研究出身的郭春平,也算知识产权保护的老革命了。
1999年,当时还是汾西矿业集团高级工程师的郭春平,毅然辞职开始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拿罐头瓶打开水被烫后,产生了在瓶盖上加装一个防烫拎环的想法。产品生产出来后,市场反响很好,他也拿去申请了专利。
但很快郭春平发现,一夜之间仿佛身边都是带有防烫拎环的瓶子。当时他去河北一个厂子调查,发现该厂一天能生产两万个这样的产品。耿直的郭春平较真了,他把15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打了3年官司,判决终于出来了,他的公司获赔2.5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不算少,但只是侵权厂家一天的流水而已。郭春平想明白了:违法成本远低于非法收益,才让这些侵害知识产权的厂家如此猖獗。
“那时候从上到下都对知识产权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我去注册商标、专利,身边人都说我是吃多了撑的。”回想当年,郭春平“嘿嘿”一笑。
后来,郭春平又瞄准了“地下市场”,针对煤炭市场,研发出了“铁门神”矿用开关两防锁等明星产品。过去10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0多项,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但侵权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让这家科技型企业很受伤。“仿冒太多,逼得没法了,我专门找了个人,别的啥也不干,就天天全省各地市场‘巡逻’找假货。”郭春平指了指旁边的小郑,后者现在是公司的法律顾问。
维权艰难,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就算找专人维权,效果其实并不算好。
郭春平把一摞商标注册证书铺在桌上,“你看,能想到的商标我都注册了,甚至把我的名字‘春平’‘郭春平’都给注册了,就是怕有人仿冒。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比如说我们举报市场上有销售‘铁门神’仿冒产品的门店,相关部门去调查取证,也只能对这家门店作出处罚,但是真正生产仿冒产品的厂子没有找到,所以过段时间市场上又会出现仿冒产品,屡禁不止。”小郑经历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谈起来感触颇深。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按照规定,知识产权主要分为商标、专利、著作权三部分。商标侵权属于工商部门来管,专利侵权属于知识产权局来管,著作侵权属于新闻出版广电部门来管,但是一些侵权可能商标和专利都有涉及。而且,超过5万元的商标侵权,工商一般会移交法院。“部门对接、处理起来更加复杂。这么一耽搁,仿冒产品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多年的维权经验,让郭春平“久病成医”。
执法部门也有苦水。山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闫毅说:“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而且像山西省知识产权局,全部工作人员只有6个人,执法力量薄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管如此,最近几年,郭春平的公司还是尝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战斗”了这么多年,似乎头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骚扰减少了。郭春平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有“黑1”“黑2”等10多个编号,他晃着手机说:“这些号码以前老是恐吓我,我就把它们都编了号,不过这些电话很久没接到过了。这三四年再也没碰到过被人围堵的情况了。”
还有一件让郭春平倍感欣慰的事情。2014年6月,他们公司起诉张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铁门神”矿用传感器,胜诉的同时,创造了山西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的赔偿纪录:共计人民币2456679元,被告人同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保护知识产权,从健全法律制度着手
转变是如何出现的?
2014年,山西省出台了新修订的《山西省专利实施和保护条例》,和以前不同的是,在专利奖励、完善假冒专利举报、处罚措施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规定“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加大侵权处罚力度、处罚规定更加细化,这让闫毅很兴奋:“有了法律依据,我们在执法时有了具体的依据和标准,工作得以更加高效。”
郭春平也很兴奋:“《条例》里鼓励专利创新,最高奖金有200万元。对于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来说,这是个巨大的鼓舞!”
有了法律保障,还要有制度支撑。
2012年,根据中央精神,山西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小组成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双打办”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协调各部门联合执法,将过去各自为战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线”统一起来。
山西省“双打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双打办’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有专门的工商、公安、法院、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确保抓住源头、解决问题关键。去年,山西省知识产权系统共办理查处各类专利违法案件38件,其中查处专利侵权案件12起,假冒专利案件26起。”
郭春平举了两个例子:在阳泉有人销售他们公司的仿冒产品,由于涉及金额不明,工商和公安部门联合出动,成功帮助他们维权。还有一家国营煤企在招标时,一家“山寨”公司利用郭春平公司的专利产品中标。信息反馈回来后,国资委纪委和工商部门介入调查。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转变也悄然发生变化。不久前,在一次中小企业会议上,郭春平发言谈到了知识产权异地维权难的问题。会后,他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山西省高院领导支持他去起诉,并主动承诺帮他解决后期异地执行时候的困难。
郭春平幽默地说:“知道为啥那些人不敢再来威胁我了吧?全省上下现在这么重视,谁还敢顶风作案?”
正值夏日,窗外阵阵蝉鸣,郭春平伸展了一下身体,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只不过,现在的他,似乎比以往都要轻松。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6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