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城市的文化品格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17 09:17   

  近日,一段北京地铁工作人员辱骂乘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工作人员和一名男子对骂,骂对方“臭外地”,引发围观。地铁方面表示,将严肃处理。

  因为视频很短,我们尚不清楚双方发生争吵的来龙去脉,但不管事发经过如何,地铁工作人员辱骂乘客是不对的。地铁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工作人员不仅有维护车辆安全运营的职责,也有倡导和彰显城市文明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有不妥之处,也应好言相告、耐心解释,如果对方无理取闹、影响公共秩序,也应该依法采取措施。

  这一事件引人关注之处还在于,地铁工作人员怒气冲冲地骂对方“臭外地”。这种骂充斥着浓烈的“排外味道”,虽不带脏字,却异常伤人。某一个人激动时的几句谩骂,当然代表不了一座城市的态度,但对具体的被骂者及其身边人,感受却很直接。可以想象,一个人来到首都,竟被公共服务者骂作“臭外地”,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囿于地域差距、户籍含金量差距等,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少数人的确存在狭隘的“排外”情绪,总觉得外地人抢走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就业机会,甚至觉得外地人是“低素质”的。这种所谓的优越感,实际上不值一驳。包容是城市的文化品格。现代文明之所以发端于城市而非乡村,就在于城市能够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平等接纳每一个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奇迹,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超过50%,城市人口也从1978年的1.7亿增长到超过7亿。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国家是一个整体,人民生来平等。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人人都有迁徙的自由,都有在城市工作、落户的机会。初来乍到的外来客可能有不适应城市文明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融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来者需要保持礼貌和谦逊,本地公共服务者则应给予耐心和尊重,不能另眼看人,更不能恶语伤人。

  泱泱中华,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每个城市都不应排外。对于北京,文化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里说她的个性是“大气醇和”,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说得更确切——“北平人,因为北平作过几百年的国都,是不会排外的”。一句谩骂很伤人,却于城市性格无碍。无论是游山玩水、走亲访友,还是就业创业、追逐梦想,北京依旧敞开大门,欢迎每一个人的到来。(作者:李思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