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赢 “一带一路”或扛鼎全球化“下半场”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6-08-22 16:23   

 中国网财经8月20日讯(记者 李春晖)曾经风光无限的经济全球化,如今进入了十字路口,面临着“去”还是“留”的考验。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去全球化”浪潮蔓延时,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

  8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主题为“全球经济格局是否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的第一期“世界经济季度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应。会上多位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使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带一路”将以平等为基础、以包容心为核心,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全球化的“下半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共建共享共赢 “一带一路”或扛鼎全球化“下半场”(图1)

  第一期“世界经济季度谈”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英国“脱欧”公投引发了新一轮“去全球化”的热议,同时世界贸易的持续低迷使多国显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全球化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究竟是“去”是“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全球化正在出现新一轮的变局。他将全球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到2001年,全球人均GDP年均增速是2.7%。第二个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8年,全球人均GDP增速是8.8%。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速下降到1.1%。从历史上看,全球化代表着重大发展机遇,搭上全球化这一班快车,往往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但现在全球化正进入红利明显大幅度下降的新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全球化总趋势没有变,但是进入了“减速转型”的新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的技术突破,已经在各个领域呈现了生命力;以新技术为核心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这种新的分工体系,推动了原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强化;全球化的微观组织也由传统跨国公司逐步转变为以平台服务为主的新型跨国公司,增强了全球化的普惠性和共享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深,发展中国家的货币       开始越来越多的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认为,全球化没有结束,只是方式在发生改变。无论是TPP还是TTIP,在一定意义上会成为新时期全球化的主要方式。过去的全球化处于WTO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主导下,但未来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则来自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未来的全球化,是以一些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方式的一种全球化的进程。” 赵晋平表示。

  中国应该怎么做?

  专家们普遍认为,上一轮全球化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普惠性和共享性不足,利益分配不均衡,全球化红利往往是由少数国家和跨国公司得到,而发展中国家和小微企业缺少公平参与、共享红利的机会。这也是在全球化“下半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张燕生表示,“一带一路”以平等为基础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所谓“平等”,就是让穷人、穷国、穷地区有机会参与和共享全球化。

  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分析,“一带一路”最核心的就是包容性,倡导命运共同体。过去的全球化追求商业竞争,现在则提出共建、共享、共赢新理念。他还表示,以这一理念构筑新的全球化将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它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理解的重新构造。

  裴长洪表示,“一带一路”展现的宏伟愿景是未来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潮流。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家是站在国际分工的制高点,把我们拉进来。现在我们能不能站在那个高点去把人家给拉进来,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