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秋佳节即将到来,这一天,今夏火爆话剧《桃之夭夭》将在繁星戏剧村开启第二轮演出。首轮演出已经是一票难求的《桃之夭夭》由于剧场以及演员档期,只能在繁星戏剧村5剧场开启二轮演出。因此票务方面将更加紧张,没看过的,或者准备刷二轮的小伙伴们要抓紧喽!
电脑登陆大麦网首页或者手机下载大麦网app,均可抢票。
何玉兴:《桃之夭夭》的寓言意义
——观看荒诞话剧《桃之夭夭》的随想
一、观众,是最好的裁判。
内急,舍不得去厕所,怕错过精彩。
回首环顾,座无虚席。话剧,是个很残酷的小众艺术。自费买票观看,能够如此,实在难得。
艺术是不需要翻译的符号。前晚,一百多位来京参加夏令营的小观众,兴致勃勃,没有一位离场,还热烈的与演员们互动。
再往前,北京罕见的暴风雨,没有浇灭观众观看的激情。莫言说:“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牢固与否,还是要依靠作品内在的质量。”作家与观众的关系,更是如此。
再看舆论的评价:
民国版《肖申克的救赎》!
北京今夏最火热的舞台剧!
这样的评价,应该不算溢美之词。
南宋程门立雪的杨时说:誉人而不为谀者,以其人诚能当之也。
舞台剧本来就不景气,今年雨大,更会影响收成。但我想,今年舞台剧的田园,即使只有《桃之夭夭》一部,也应该,算个丰年吧。
二、赵秀才确实写的好。
首先,是格局高,寓意深。
殊途同归,盲城监狱,住进三个犯人,狗权主义者郑经,一根筋农民李柱子,大骗子朱时髦。
郑经=疯子,柱子=傻子,朱时髦=骗子。
疯子,傻子,骗子。三个符号,把全人类都装进去了。
盲城监狱和徒劳的越狱,把人类的悲剧性生存状况全装进去了。
纵览著名的舞台剧,中国的《阮玲玉》《蔡文姬》《茶馆》《骆驼祥子》《雷雨》《北京大爷》《咸亨酒店》《天下第一楼》《白鹿原》《原野》《屈原》;外国的《奥狄浦斯王》《麦克白》《伪君子》《女店主》《费加罗的婚姻》《阴谋与爱情》《钦差大臣》《大雷雨》《认真的重要》,等等,大多,只是刻画某一种角色,某一方面现象,还罕有,一个剧,就把全人类都涵盖的,而且,直戳人性的根本。
黑格尔《自然哲学》:整体是不能机械地加以分解的。砍掉一个指头,它就不再是指头。
只有从整体上剖析人性,才能看得不片面。
整部人类史,就是一部骗子史、傻子史、疯子史。
生活,是无边无际的牢笼;现实,是无处不在的枷锁;越狱,是永恒徒劳的挣扎。
想起西西弗斯,不要因为他的徒劳而否认他的伟大。
剧中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徒刑,不在乎刑满释放的终点,只在乎服刑过程。”
想起鲁迅在《忆韦素园君》里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
面对这样的拷问,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这就是《桃之夭夭》的寓言意义。
盲城,郑经,南方,地名,人名,方向,都有寓言意义,因为, “那里有蔡将军,有他制度性保护小狗的希望”(郑经语)。
其次,赵秀才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基调和风格
《桃之夭夭》,是一杯极苦的茶,苦的人流出了泪,苦的人揪起了心。但他用淡然的、幽默的笔触描绘苦难,比大声的哭喊,更能戳中人心,更让人心碎。
经典的名著名剧,能够流传的,也就一两句话,有的也一般。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
比如,《狮子王》: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勇敢,勇敢并不代表你要到处闯祸。
上网搜索经典台词,《阿甘正传》:“我和珍妮形影不离。”这也叫名言吗?
《桃之夭夭》里面,出彩的话,太多了。
比如,关于“吃桃”,多么乐而不淫。柱子:我没过门的老婆翠花可忒好了,是我们堡子的村花,她……又来客(音且)了。柱子:宁吃鲜桃一口,不要二手梨一筐。
朱时髦:根据我个人经验,第一次吃水果,应该都比较快。
朱时髦:柱子,吃完了没有?
柱子:马上,正……擦嘴呢!
比如,关于理性主义,多么泾渭分明。
郑经:“就是为了心中之理想而奋斗,不惜坐牢的人,甚至杀头也毫不畏惧。”
柱子:“我的理想主义就是活着比啥都要紧,娶老婆比活着更要紧!”郑经:“你可能属于女权主义。”朱时髦:“发财!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发财便没有吃喝嫖赌的机会,便被世人看不起,便会辜负上天恩赐我的才华,辜负父母生我养我一场,我焉能不发财?”
比如,关于骗子,多么文艺:
朱时髦:瞒上不瞒下,永远都是铁的逻辑。
朱时髦:我,朱时髦,的确是个骗子,不过骗子也有规矩。除了骗,骗钱,骗色都行,可绝对不做其他违法的事儿——除非特别确定不被人逮到。
朱时髦:做人不应该忘恩负义,更不应该把忘恩负义的企图说给对方听见!
朱时髦:“蔡将军的领地?唉呀,那里法制比较健全,会不会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制约?”
郑经:“你可以改行。”朱时髦:“可我十分热爱我的本职工作。”
朱时髦:我以后还可以继续从事骗人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郑经:不,你可以改变世界。少了你一个骗子,天下就增加了一个善良的好人,这个世界就向好的方向前进了一点点儿,这是不是一种世界的改变?
比如,关于监狱,多么讲政治,多么哲学。
金宝:您放心,猎人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狐狸!
典狱长:唉,人心散了,犯人不好带呀……
典狱长:世界一流监狱,当然得有世界一流的犯人,是不是?
金宝:犯人这么着急回大牢?什么世道?
金宝:人生就是一场徒刑,不在乎刑满释放的终点,只在乎服刑过程——你就别妨碍人家改造了。
郑经: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现在比我们还担心我们的安全。他们这种官僚主义,目前对于我们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郑经:典狱长同志,我们三个如此轻松越狱连个惊心动魄的情节都没有,可见你管理上的漏洞。身为政府要员,身为公务员,由于你的管理松懈导致我们三个犯人冤枉越狱,可见你辜负了纳税人对你的信任。
典狱长:我以后管犯人,一定要加强监狱的思想防范和警戒防范,两种防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对不能让你们白白逃跑了,浪费资源啊,浪费是最可耻的犯罪。
典狱长:好好好,你们三个都是很好的犯人,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犯人。
朱时髦:说明典狱长大人治理监狱有方,监狱比外头更安全。
典狱长:你小子不当官算是浪费。
比如,关于知识分子,多么令人喷饭。翠花:“三秃子是俺们村最大的知识分子。”柱子:“是着呢,他念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写。”
比如,关于挖洞,已经超越了《肖申克的救赎》。郑经:“你挖这么多土,如何能悄无声息处理掉?”柱子:“实在不成我吃了咽肚子里!”
比如,关于习惯,《肖申克的救赎》:“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被体制化了?”
《桃之夭夭》柱子:“好几天不睡在这儿,还真挂念。”朱时髦:“我也住出感情来了。”
这是哈耶克人类奴性的文学版。
经典的句子太多,再比如,郑经:人头落地,会流很多血,会污染环境……
等等,等等,有机会,还是您自己看吧。
三、这个团队演的好
脚本不错,《桃之夭夭》里的每个角色,都很二货,也很文艺。
但如何演绎好,是个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里说:“一件艺术品,只有通过在公众面前的表演——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再现或再创造的过程——才能获得生命力。”
上个月,在上海,我看了根据居延安先生的诗话剧《屈原》改编的鼓乐剧《屈原》。延安先生的脚本我有幸先睹为快,写的非常棒,但改编的不好,演的,也不好。看的过程中,我几次出去抽烟,看不下去,如果不是因为是朋友的剧,早就退场了。看后,不舒服,想起海明威的话:“往经典的啤酒里撒尿”。
前天,在上海与两次“金话筒奖”获得者陆澄先生聊朗诵艺术,陆澄先生谈他对朗诵艺术的感悟,陆澄《诗歌朗诵艺术》强调,朗诵艺术的文学,文学是人学,理解了人,理解了社会,才能朗诵好。文学作品的规定性、朗诵者的适应性、语境的制约性,要有背景的了解、涵义的剖析、要感受作者、感受作品,表达需要想象,药确立基调和风格,基调和“腔调”是不一样的,要进行艺术处理和艺术加工,要有节奏美,要有情感的投入,技巧是最低层次的。话语的艺术,水太深了啊,尤其话剧的现场,搞不好,观众马上让你下不来台。
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缺乏安静的心和辛苦的汗。
《桃之夭夭》的幕后,有默默的大哥孙庆石先生,他是崔永元的实习老师,是一位让门口的保安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的谦谦君子。
《桃之夭夭》的出品人葛宏伟先生,是上海文化界的大咖,曾经出品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大剧,这次,又从“监狱管理学和心理学”的高度,要求和训练这个团队。
《桃之夭夭》剧组成员,不是什么特大的名腕儿,但他们的认真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首演前,酷暑中,他们像囚徒一样,把自己封闭彩排了49天,吃了49天盒饭,体验了囚徒的生活,演活了囚徒。
导演葛鹏翔,本身就是导演、编剧和演员。莎翁戏剧工作室签约导演,首影集团签约导演,是国内新生代和新锐导演,在《桃之夭夭》,他扮演的典狱长,不是传统的凶神恶煞,更像文化部里的哲学家,深刻体现了脚本的冷幽默。
著名演员,话剧导演谢樑担任监制,姜是老的辣,前辈的一句点拨,就把一场剧激活了。
主要演员,基本是本色的。影视新星裘恩典扮演的诗诗,是民国升级版的绿茶婊,表面上,为了财富,将所有的男性角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求恩典演出了诗诗的悲伤、无奈和无助,使观众同情多于厌恶,是本剧神秘妖冶的看点。
王刚主演的理性主义疯子郑经,他本人,就挺正经的,就像个有精神洁癖的文青。扮演柱子的张明敏,卸了妆,也像是唐山古冶镇街头上憨憨的兄弟。匡凌萱扮演的翠花,确实够翠儿的。扮演马大帅的郭振跃,浑身都是喜剧细胞,他的出场,把独裁军阀,演绎的那么滑稽,那么好玩儿,掀起全剧的高潮。
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从观众的掌声和笑声中获得了慰藉和回报,这是艺术家们忘我的动力,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
《桃之夭夭》的演出,在京的演出,今晚最后一场,即将落下帷幕,但拷问,刚刚启程。
《桃之夭夭》,疯子,傻子,骗子,人们都在狱中,或者,在走向监狱的路上,而越狱,是徒劳的。心往下沉,往下沉,深深的绝望。
对比《肖申克的救赎》,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但,在山顶相遇了。
越狱的主题,已经看过不少,西方的结局,结尾一般是比较阳光的,甚至是皆大欢喜大团圆的,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那金色的海滩,自由的空气。
《桃之夭夭》的结局,疯子,傻子,骗子,都死了,小人物在欢快的跳舞。
狼和狼一样的人,尤其男人,下场都不好,只有狗和狗一样的人,在主人的石榴裙下,幸福的撒欢儿。
《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更像金庸小说中男人的理想和意淫,《桃之夭夭》的结局,是无处可逃的现实。
想起延安兄的箴言:人类一路走来,鲜血淋漓,白骨累累。
安德烈耶夫《墙》:我们人很多,生活都不堪忍受。就让我们用尸体铺遍大地吧。
印度阿葛叶《随想》:人是人的祭品。
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人用历史的强盛和伟大这样的幻想的目的折磨自己和他人。无数人的牺牲,为了王国的建立和毁灭。进步有个习惯,为了将来的完善牺牲活着的一代人。
这世界,会好吗?
这人类,有救吗?
突然发现,突然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囚徒,都是越狱无望的囚徒。这种顿悟,是有积极意义的。按照布莱希特的“离间效果”理论,从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惊奇。“离间”,即“陌生”,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在深刻的绝望里,给人留下一丝希望的光。郑经的话,说的多好啊:“不,你可以改变世界。少了你一个骗子,天下就增加了一个善良的好人,这个世界就向好的方向前进了一点点儿,这是不是一种世界的改变?”
说真话,是有风险的。正如本雅明说:就像一个人,在海难中,爬上已经摇摇欲坠的桅杆顶部,随船漂流,但只有在那儿,才有机会发出信号以获救。
有风险,方显担当。迪福说:教区的大钟坏了,总得有人去修,有人去守啊!
谢谢《桃之夭夭》,最黑漆的幽暗中,一道亮丽的天光。最深沉的绝望里,一幅希望的风景。
(玉兴,20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