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翔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春末夏初,阳光正好。成都已然迈开脚步,再次出发。4月28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为成都未来5年的发展定下基调。这座拥有1600万人口的城市,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又该如何建设?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下个5年成都全市的工作总体目标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来让市民更有辛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五中心一枢纽”
到2022年GDP超2.1万亿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成都在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时,坚持了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希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
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就是最好的注释。未来5年,成都要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西部科技中心功能、西部金融中心功能、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具体来看,成都将加快建设面向亚欧、辐射西南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
此外,未来成都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充分发挥国际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优势,拓展对外交往渠道,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同时,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物流中心和国际信息港,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拓展城市空间
龙泉山东侧将成“主战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党代会还确定了成都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除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和功能区、产业园区和特色镇四个城市层级外,还要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东进”指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即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南拓”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控”指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保持生态宜居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此外,“北改”意味着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中优”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人口密度。
创新城市治理
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
未来5年,成都将深化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城市最显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记者了解到,成都将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三条底线”。
同时,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城市共治共享、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成都还要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无盲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