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青海省西宁南北山28年的绿化史,有一种精神,不仅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提供着价值引领,更为绿色发展、攻坚克难镌刻着时代注脚和力量源泉。
站在南北山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并正迈向新阶段的全新起点上,青海立足“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定位,正在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变。
吃住在荒山一线的“绿化大队长”
“绿化大队长尕布龙”,这是采访期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多次提及的人物。
扛着锄头,头顶草帽,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踩一双解放鞋,黑红色的一张方脸上,沟壑纵横——这是25年前,在设在韵家口山坡上的青海省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的一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外,尕布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哪里是省部级高级干部,分明像个种树的民工。”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奎回忆。
1992年,曾历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的尕布龙退下来后,以66岁的高龄主动请缨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这位“常务副总指挥”不是挂个名、视个察、讲个话,而是从此吃住在山上,拄着棍子、扛着锄头与大家一起干,一干就是整整10年,带领干部群众造林1000亩,栽植苗木40万株,成活率达到85%以上。
“有一次,他带着我们在韵家口苗圃挖树苗,收工时工友却发现尕省长不见了,大家急忙四下寻找”,站在这间简陋而熟悉的宿舍里,往事如潮,张奎面对记者言语有些哽咽,“在一处不起眼的地埂上,我们找到了尕省长,原来他干了一天活,靠到地埂便睡着了,身上、脸上滚满了沙土,大家默立着,谁也没说话,都哭了……”
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2002年,76岁的尕布龙再也无力上山了,而愚公“绿”山的精神,却始终感染着无数人。目前西宁市社会各方已自发成立了22支以“尕布龙”名字命名的绿色志愿服务队,楷模的力量引导激励着越来越多干部群众投身到南北山绿化中,誓将山川换新颜。
“换土”种活油松
记者走进西宁市北山翻家坡沟。地如其名,记者登高俯瞰,只见陡坡悬崖,几难见底,顿感双目眩晕、心生惧意,“这一带山坡整体坡度近60度,跑水跑土跑肥”,张奎念起当地的顺口溜,“翻家坡,翻家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种啥啥不活。”
坡度近60度的陡峭山坡,在北山处处可见。而比陡坡更常见的,是红色的栗钙土。“这种土壤占北山土质的90%,遇水即散,太阳一晒就又板结,树苗种一批死一批”,张奎向记者慨叹,“更麻烦的是,栗钙土还伴生着大量羊脑石,你看,山势陡峭、沟岭相间、土壤贫瘠、岩石密布、地形破碎,毛病占全了!”
栗钙土、羊脑石,面对这片绿化造林“禁区”,有一个叫田志敏的人说“不”。
1999年,时任青海福利石膏开发总公司经理的他,被政府告知因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采石加工企业必须停产转型。“南北山绿化功在千秋,凭啥我们的职工就得丢饭碗、饿肚子了?”田志敏四处奔走无果,这才想通一个理儿:生态保护大势所趋,只有转型才能让企业获得新生。
于是,在原来的采料场上,他和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签订了3000多亩的绿化协议。采料场尽是栗钙土、羊脑石,树苗种下活不下,田志敏想出了“换土”的办法:把栗钙土全部挖出来,填上适合植物生长的腐殖土。别人觉得“异想天开”,他却说干就干,带着职工们肩挑手提,把一筐筐腐殖土运上山,垫到树坑里,2.5平方公里的采料区竟然真种活了油松,如今已经耸立起郁郁葱葱的森林。而“换土”的办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让群众共享绿化成果
记者观察到,南北山绿化正悄然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随着工程的推进,工作重点、社会环境、政策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现实问题急需解决。据了解,随着有林地面积的扩大和郁闭度的不断提高,经省市政府统一规划,目前陆续在南北山建成了湟水森林公园、大墩岭公园等景区,让群众充分共享南北山绿化成果,但由于生态环境仍较为脆弱,所以开放是有限的。
政府与社会各方投资共建“绿色银行”,这些年虽然陆续发了一些“生态分红”,但“股东们”不断增长的“红利渴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正在摆上案头。
“这种矛盾的背后,其实是从森林营造阶段向森林管护经营阶段的职能转变,是从绿化指挥部这一带有浓郁‘战时色彩’的指挥协调机构向‘和平年代’管护经营者的角色转变。”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邓尔平对记者表示,随着大规模造林完成,南北山绿化工作重点势必日益转向提高森林质量、构建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未来需要逐步完善并细分南北山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土地用途管制。”
相关的制度法规也在更新:时隔24年,2014年9月,青海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了《西宁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从早年的《绿化条例》到如今的《绿化管理条例》,改变的不仅是两个字。它回应了新形势下出现的很多新问题,如进一步明晰绿化区林木的权属,对承包取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抵押、入股、流转等问题作出规定,对绿化区内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审批作出规定,并列出绿化区禁止从事的“红线”。邓尔平介绍,总的来说,《绿化管理条例》为南北山的未来规划出三个方向,一要保持南北山绿化区作为城市森林的稳定性,二要兼顾服务市民绿色需求,三要重点限制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相悖的开发、建设、经营、生产、租赁等活动。
未来怎么走?其实,南北山绿化之路早已给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更高层面的探索提供着范本:跳出绿化看生态建设,“走绿色路、算绿色账、打绿色牌”!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说:“国土绿化是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是全民共担的伟大事业,抓绿化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生态、抓民生、抓形象!”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