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图 供图 成都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提出“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鲜明确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目标,在全国率先推出凭本科毕业证入户,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和 “技能成都”综合示范区建设,超17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落户成都,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三位。
不负新时代、当好答卷人,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奋力书写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答卷。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全市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协同,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可获取优势、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城市宜居宜业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
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对表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面对新时代成都“三问”,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成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如何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育集聚?如何加快校地企创新共同体建设,以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如何提高广大市民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帮助每一位踏实肯干的市民学技能、提能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圆梦出彩、体现价值?本期《理论周刊》推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专题理论文章。
访权威谈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 涛: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主要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加激烈,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成都如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可获取优势、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城市宜居宜业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本期《理论周刊》聚焦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这一主题,邀请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进行专题访谈。
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方向
成都日报: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理念新要求?如何认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意义?
王辉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将人才发展再次推向了新高度;而深刻把握这一资源的根本和基础就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国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就将人才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紧密联系起来。
报告还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是新时代我国人才工作的新方向,三个“更加”充分体现了中央人才工作今后的发展重点和路线基调。一是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增强战略思维和使命担当;二是要充分体现对外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全球人才创新网络;三是要深刻洞悉人才发展规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优化人才工作体系和机制。
成都日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如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王辉耀: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已是全球贸易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升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全球竞争力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广泛存在于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为目标的国家、区域和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基于此,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柱和实现路径。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持续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其二,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建设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供给质量;其三,以城市产业为基础,创新引育并举的人才发展支撑体系,突出产才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集群创新网络系统。
原标题: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
“人才争夺战”比拼的是城市综合竞争力
成都日报:当前,全国主要城市“人才争夺战”愈来愈激烈。您认为,“人才争夺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打赢“人才争夺战”?
王辉耀:人才资源本来就是稀缺的,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更是如此,而且这一稀缺资源的分布又不是均质的。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去年以来,主要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说明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从宏观层面来看,人才争夺战既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完善的表现;从微观层面而言,全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人人皆才、人尽其才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才个体在流动中也找到了自身价值。
从当前我国的城市人才竞争现象来看,人才竞争的根本是以制度竞争为依托的优质要素竞争,制度竞争是人才竞争的核心和焦点,因此能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正义和规范健全的人才发展支撑体系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这也是城市集聚人才是否具有吸引力的直接因素。
“人才争夺战”促进政府去思考,怎么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但如果仅仅是抢人,不做好后期工作是不够的。
目前,“人才争夺战”主要以人才引进为主,其举措主要包括落户、安居、奖励、资助、补贴、子女入学等激励性政策。然而,大部分城市相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言,虽然具备了人才的“输血”功能,但人才的“造血”功能还存在整体性缺失。换言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人才的集聚和整体效应,“以人带人”,激活城市本身的“人才存量”,是人才竞争第二阶段亟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实现城市人才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快建设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
成都日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推出本科以上人才落户的政策,出台了人才新政12条等政策措施。成都人才新政中哪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王辉耀:综合来看,成都人才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打造了基于制度安排的人才生态系统。近年来,成都人才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其根本就在于树立了“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特别是2017年提出“成都人才12条”,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发展支撑系统和保障机制。其中,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分类定位、精准施策成为最大亮点。
成都日报:成都如何进一步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更多全球人才?
陈涛:近年来,成都吸引了大批全球中高端人才来蓉创业,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成都分别以24.3%、8.1%、6.6%的占比位列前三。
成都集聚全球中高端人才的优势主要有:一是高科技产业优势。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赋予新动能,为全球中高端人才汇集成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二是政策性支撑优势。比如,成都高新区设立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创新、校地军民协同创新、领军人才引领创新。三是升级版区位优势。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内陆自贸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必将吸引全球更多人才落户。
未来,成都要紧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目标,将人才改革嵌入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一是要不断聚集各类优秀人才,并有序引导人才就近向卫星城、小城市和特色镇梯队转移;二是要围绕城市产业和企业等用人主体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举措,精准施策。比如,探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新型校地企合作机制。
成都日报:今年,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8)》等人才新政。“人才开发指引”有哪些新亮点?
陈涛:当前,有的城市在“人才争夺战”中,引才模式缺乏理性、极不科学,特别是对“帽子”人才引进趋之若鹜,而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重视不够。成都不仅出台《引进培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办法》等,在“人才开发指引”充分体现出了理性引才、精准引才、分类引才的人才发展思路和目标,对构建城市人才生态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这是成都人才引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陈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