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新华网成都9月2日电(罗自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求十分紧迫,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动力的孕育摇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纲要》更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要“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专业特色镇”。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路一带”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从2012年起,四川就启动了以“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为目标的“百镇建设行动”,旨在通过“百镇建设行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摆脱小城镇的瓶颈和发展困境,探索西部小城镇的特色发展道路。
2016年8月31日,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四川省巴中市召开,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工作的开展情况。从本次会议获悉的情况来看,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群众受益的西部小城镇发展之路。
“百镇建设行动”,努力探索西部小城镇建设特色发展道路
2016年7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要求,争取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四川在2012年就启动了“百镇建设行动”,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和西部小城镇特色发展道路。四川有2032个建制镇,处在链接城乡发展的发展链上。但是,四川小城镇的发展普遍面临着“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苗多不壮” “竞争力弱”等问题。基础条件差为“先天不足”,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为“营养不良”,数量多而规模小为“苗多不壮”,产业趋同、缺乏特色为“竞争力弱”。为彻底扭转四川小城镇发展状况,推动全省特色城镇建设,四川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和政策承载能力,突出重点,实施新型城镇化工作试点,于2012年启动“百镇建设行动”。
四川将选取镇区聚居人口规模在2万人左右,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具有较好的建设用地、供水、能源等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容量,具备一定的资金配套能力的建制镇,纳入“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小镇。四川省级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支持10亿元用于试点镇,入选试点镇将获得省级财政扶持、单列用地指标,并在相关工作人员编制上获得保障。
在试点建设中,根据不同小城镇不同区域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城镇的各自特色和功能,按照“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要求,实施“城乡容貌、园林绿化、环境设施、环境质量、文明素质”五大提升工程,根据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镇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旅游镇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
“百镇建设行动”自2012年启动,分三批进行,共覆盖300个试点镇。力争通3-5年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与优化,探索摆脱小城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和举措。2015年四川省已经分步完成了“百镇建设行动” 300个试点镇名单的确定工作。
四川省“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川省“百城建设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的信息显示,截止2016年7月,四川省300个试点示范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5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78.6万人,带动全省小城镇投资780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152万人。四川在落实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走在了前列。同时,四川全省有5个镇被确定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有8个镇已向国家推荐为特色小镇。四川在探索西部小城镇发展道路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贯彻科学规划理念,重视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在制定《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的同时,坚持“绿色优先”发展原则和“一镇一规”科学发展战略,同步编制了300个试点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统筹优化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使小城镇建设有理可据,有章可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实施分类指导,尽量突出特色,坚持“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韵”的引领导向,避免小城镇建设中的同质化现象和盲目建设行为。
在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工作中,重视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的“横向”与“纵向”联合,做好小城镇建设的保障工作。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持下,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国土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厅等部门,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工作人员编制、资金、土地、城镇管理、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为支持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省级部门每年整合专项资金7.1亿元,安排每个镇单列60亩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推进小城镇水、电、路、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建设项目近1000个。截止今年7月份,在财政和国土等部门的支持下,“百镇建设行动”落实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0亿元,落实建设用地指标5.93万亩;交通部门在示范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已实现80.2%的示范镇建成简易客运站、73.1%的建制村建成招呼站,示范镇及镇内建制村通客运比例分别达到100%、88%。
同时,省直相关部门始终遵循协同共建基本思路,积极协调配合市(州)工作开展,形成上下齐心、共同支持“百镇建设行动”的工作合力。一方面,认真抓好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八条措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认真抓好配套政策的制定,分别与省委编办、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局、商务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全省百镇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百镇建设行动”中旅游型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2015年商贸镇建设工作方案》,使省政府出台的八条措施更有利于操作和贯彻落实。
在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前提下,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四川省将“百镇建设行动”纳入新型城镇化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市(州)和各镇,采取部门联合督导、开展专项检查、进行目标绩效考评等多种方式强化督促检查,督促和监测各项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各地小城镇建设突出特色
在“百镇建设行动”中,各地市、州、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度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深入发掘自身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立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
成都市充分利用辖区内传统街区、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及民风民俗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镇众多的优势,大打历史文化名镇牌,大力倡导和推动全市27个历史文化名镇于2015年10月成立了“天府古镇联盟”,围绕天府古镇保护利用,集合成都27个古镇,改变各古镇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破除小块块发展的屏障,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并通过打造“天府古镇艺术节”、建设“互联网小镇”,探索“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以及符合成都实际的特色古镇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绵阳市游仙区的魏城镇、石马镇、徐家镇先后被列为“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通过政府引导,三个试点镇都紧紧围绕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根据不同乡镇不同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各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定位,错位发展。该区利用石马镇的工业基础优势,抓住绵阳城北新区建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机遇,建设了中国科技城电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大力发展工业。魏城镇引进多家知名养殖企业,建设了七里现代畜牧示范园、生态循环产业园、药博产业园和葡萄主题公园,其佳昊葡萄园已名扬全市。徐家镇发挥远郊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生态农业。目前,投资上亿元、按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鹤林绿洲观光农业项目初具规模,基本具备接待能力;占地700公顷的黑虎寨森林公园建设也正在推进。
广安市武胜县万善镇于2014年纳入省首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街子镇于2016年纳入全国重点镇、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该县以切实提高群众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有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 ”进程。街子镇按照“双百园区”(百户企业,百亿产值)发展目标,全力承接成渝、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已有56户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以节能环保、汽摩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63.3亿元。万善镇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3000万元的万善建材市场、农贸市场、服装市场正在建设;占地150亩、总投资1亿元的丰禾粮油物流仓储基地即将破土动工。同时,随着武胜火车站重庆至广元的动车开行停靠和宝箴塞4A级旅游景区的深度打造,到2020年火车货运规模总量200万吨/年,客运规模总量40万人/年,万善将成为武胜游客集散中心和商品集散之地,万善物流新城即将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市镇。
四川南充阆中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阆中古城国家5A级景区、天宫院国家4A级风水文化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园林城市等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5亿元。阆中市围绕“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培育了8个旅游特色乡镇,开发出老观古镇、天宫风水、构溪湿地、木兰垂钓、裕华采摘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使全市近15万人依托旅游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以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四川省以“百镇建设行动”为突破,开创“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积累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实践验证了一些实际作法的实际效用。下一步,四川省将在进一步深化“百镇建设行动”的基础上,抓好政策落实和试点示范带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与做法,全面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凝聚特色镇发展的新合力,铸就特色镇发展的新支点,构建特色镇发展的新格局,为四川和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表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