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七届高峰论坛8日在此间举行。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等八所知名政法高校负责人聚首申城,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法治人才培养”话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芊烨 摄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如何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法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法治建设,是中国政法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七届高峰论坛8日在此间举行。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等八所知名政法高校负责人等聚首申城,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法治人才培养”话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其名称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寓意“建立规矩、建立规格、建设制度、树立标准”。“立格联盟”旨在共享优质法学教育资源、促进法学教育规范发展、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应有力量。
本届高峰论坛承办方——上海政法学院方面告诉记者,该联盟自成立以来,院校之间通过定期开展校际互访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效的努力。
上海政法学院方面表示,近年来,高等政法院校亟需从国际化与法治化视野中明晰国家重大战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探讨法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切实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本届峰会立格联盟各成员高校将深入研讨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法律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推行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智力支持等议题。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法治人才培养成为高峰论坛热议话题。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指出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法治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创新法学实践。 芊烨 摄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法治人才培养成为高峰论坛热议话题。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指出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法治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创新法学实践。 芊烨 摄
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期待各高校在法治人才培养和司法实践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司法部将在上合培训基地建设、中央政法干警招录培养等方面尽力给予上海政法学院支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希望,“立格联盟”各成员高校进一步畅通交流机制、深化多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探索、不断创新优秀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的能力,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层次,向更加健全、成熟的方向发展。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则希望各高校能够深化与上海各级人民法院的对接,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合作。
据知,近年来,“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透露,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成立的同时,还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设立了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在华东政法大学等单位设立了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一年来,各研究基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认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法律息息相关,这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挑战,也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机遇。面对“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法学教育的国际化何去何从,值得好好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表示,“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大量的符合战略要求的法治人才前赴后继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则指出,法治人才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短板,应当尽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付子堂说,各法学院校在法治人才培养中不应追求大而全,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建立不同类型法学院校分类培养法治人才的机制,多类型、多层次地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亦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向纵深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法律等维度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分歧与争端无可避免。但对如何应对涉外法律争端,准备仍不够充分。她指出,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法治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创新法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