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添了新动力 群众多了幸福感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8-23 10:17   

原标题:

安徽合肥经开区党建服务发展——

企业添了新动力  群众多了幸福感

       天还未亮,位于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刘镇沿河村的和祥食用菌种植协会院子里几位村民忙着拌料、粉碎、填菌;育菇室内,一排排食用菌袋码得整整齐齐。“再过一阵子就能上市了,能出菇3万斤,收入21万元。”协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张和涛望着一茬茬探出头的白色小蘑菇面露喜色。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张和涛介绍,食用菌协会组建后,镇里就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形成了“党支部+协会”的党建模式。目前,经开区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个,带动了葡萄、草莓、大葱、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而这,恰是经开区以党建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工业企业,是经开区发展的核心力量。经开区探索分行业领域开展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上。“针对产业分类和布局,成立园区党组织和行业党组织,对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实行党建工作统一管理、检查和考核。”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全区已组建5个产业园党委,覆盖100多家非公企业。

  走进位于经开区的合肥锻压集团,“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两学一做”宣传栏和企业党组织、党员风采照挂满墙。公司成立的党员科技攻关小组,研发了多项领先技术,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把企业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操云何表示,经开区持续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切实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区非公企业党员总数已达5600余名。

  为帮助企业加强党建,经开区选派200多名党员干部驻企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600多家非公企业。自2011年起,该区每年都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组成280个小组深入企业,解决难题、指导党建。

  “社区之约”发挥兜底作用

  每天下午,九龙社区的孩子们放学后,都爱来位于九龙城市生活驿站的“社区之约”,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学习、做游戏,这不仅解除了务工人员家庭的后顾之忧,更为孩子提供了放学后的好去处。

  “‘社区之约’离不开党建联席会议成员高校单位的鼎力帮助,他们不仅送来图书等教学设备,还轮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服务。”芙蓉社区党委书记赵志刚说。

  在芙蓉社区,辖区的安徽大学、省疾控中心、高速地产等单位,组织在职党员1213人到社区报到,建立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志愿者队伍9支290人,青年志愿者12支1800余人,经常性地开展各项民生服务。目前,社区已开展义务会诊等各类志愿服务26场,1000余人次参加。

  从几十平方米、只能提供基本社区服务的“蜗居”办公室,到现在成为拥有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社区服务场所,向居民提供就业失业登记、低保救助、健身娱乐等多项服务,经开区实施的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在短短几年内就彻底摆脱了以往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社区“兜底”作用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一变化,得益于经开区实施的“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的“四有”工程。

  让群众不断提升幸福感

  如果说“四有”工程意在夯实社区党建的基础,那么,推进“党建项目化”则是经开区压实党建的具体举措。经开区党工委提出党建工作“三有一化”“五个工作着力点”的党建项目化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包括“经费支持、结对共建、考评体系、晋升激励”在内的保障措施,形成了对党建项目化的有力支撑。

  “翠微广场一个台阶上的砖坏了,前几天有几位老人还差点摔倒,请帮我们想想办法……”接到居民反映后,经开区翠微居委会的党支部网格员葛圣娣按照党支部“网格化”程序,把该问题逐级上报到社区委,社区委随后安排人进行了及时维护,快速解决路砖问题。

  “党建网格化”是针对社区居民诉求而探索的社区服务模式,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居民办事不出“格”。全区173名党建网格员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群众在享受服务中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融合式共赢发展,正日益成为经开区加快建设力量源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