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在此情况下,统筹城乡、联结工农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5月3日,36大城市共同发出《质量兴农倡议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绿色生产与循环发展全覆盖——
5月3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36大城市共同发出《质量兴农倡议书》,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绿色生产与循环发展全覆盖,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满意度大幅提升。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第一方阵。新时代都市三农发展要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深化农村改革,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力争2025年到2030年大中城市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启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这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动写照。绿叶菜不适宜长途运输,但上海的自给率却达90%,每天有超过4000吨地产绿叶菜上市。除了基本的种植面积有保障外,还与上海市实施的绿叶菜价格保险制度密切相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中有三分之一种的是绿叶菜。蔬菜价格一旦低于基准线,保险公司就会对菜农理赔。
一直以来,庞大的人口体量让北京蔬菜供应捉襟见肘。北京市农委主任孙文锴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单一城市保障问题转化为城市群的资源统筹问题,北京一方面发展蔬菜标准化基地369家,工厂化生产面积1317亩,产量将达19万吨,较2013年增长36.4%;另一方面在河北建设外埠基地14万多亩,环京津一小时物流圈20个蔬菜主产县平均供北京的比重达49%。
北京和上海的“菜篮子”工程保障成效,是在大城市耕地资源趋紧、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劳动力缺乏这一“狭小空间”里“以小博大”的战果。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国35座大城市蔬菜、肉类、禽蛋、水果等自给率稳定在80%左右,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随后农业、发改等部门印发了实施细则。“今年将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五方面。”农业农村部市场司司长唐珂介绍,市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是一项创新举措,将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36大城市居民“菜篮子”满意度开展实地调查。
如何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韩长赋提出,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中城市的土地“金贵”,是各方面都惦记的“唐僧肉”,要把耕地保护好,必须坚守永久基本农田。要调优生产结构,紧盯重点品种,建好城市自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确保基本产品一定自给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大中城市要率先推进按标生产,加快建设完善农资、农产品追溯及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城郊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最优越。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一是大中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容量最大,城市居民购买力最强,个性化优质化农产品需求更旺盛。二是大中城市居民对绿色更看重。城市高楼林立,满眼钢筋水泥,城市居民渴望到农村看山望水忆乡愁、洗肺养眼伸懒腰,也愿意为此支出。三是大中城市资源要素更聚集。人才众多、资本雄厚、信息发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大中城市耕地资源有限,但借助城市较强的工业实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上有独特优势。目前,各大中城市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安全放心的“蔬果园”、绿色美丽的“后花园”、乡土风情的“游乐园”。变化悄然发生在人们身边:天津郊区的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生鲜产品最快2小时即达京津城区;四川成都正在打造5个千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周末在城郊有了更多休闲选择。随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35座大城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点。
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向农村环境问题全面开战,这也为都市农业转型提供了契机。四川成都出台治土十条、治水十条、增绿十条等措施,初步构建起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河南郑州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新密模式,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广东广州累计关停、搬迁禁养区内1688个养殖场户,农药施用量从2015年的3523.82吨下降至3397.01吨。
绿色是乡村的本色,城市的底色。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认为,要率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断优化都市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更多绿色低碳的特色产业,加快恢复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推动绿色产品、优良生态、优美景观协调发展。大中城市周边设施农业比重大,是化肥农药使用大户,要率先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实施大棚净土工程,加快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净化产地环境。
城市资源向城郊农村倾斜
当前,城乡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变革。“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能否开好局,大中城市扮演着重要角色。”韩长赋认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也是城市发展的机遇。大中城市要不断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引导城市现代资源要素向城郊农村倾斜。
在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的温室里,红掌一望无边,不仅每盆的个头一样,就连叶片伸展的方向也都一致。然而,这个30万平方米、年产花卉1000万盆的连体温室却几乎空无一人,自动悬挂种植、潮汐式灌溉等新技术使传统人工密集的花卉生产完全实现了智能化。都市现代农业,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设施化水平的不懈追求。不过,设施农业固然好,其初始投入却非常大。
大中城市不少是大都市带大乡村、大城市带大郊区,都市农业的资金如何保障?农业农村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说,针对乡村振兴缺资金、缺保障,都市农业投入大、风险高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制定农业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奖补等政策,降低农业风险。在集体建设用地方面,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办法,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
“乡村全面振兴将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韩长赋表示,那时都市的农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成为保卫舌尖安全、呵护绿色家园、鼓起农民腰包的“高大上”产业;都市的农村,乡土气息更加浓厚,田园风光更加迷人,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成为人人向往的稀缺资源、生态宜居的“世外桃源”;都市农民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令人羡慕、需要准入的职业。(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