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

来源:中政发展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3-11-09 19:32   

2023年,神木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首批选择80个工业企业与88个行政村结对,充分发挥工业优势,通过“变帮扶为合作、变短期为长期、变搞基础建设为培植产业、变尽心为尽力”4个转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大振兴,促进工业农业协调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该行动开展以来,神木市统筹推进“党建结对共创、乡村产业共兴、产品销售共帮、就业人才共扶、原料基地共建、电商平台共享、股份合作共赢、乡村环境共治、文明乡风共育、乡村治理共提”等10项内容,以“123456”工作法为牵引,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取得了较好成果。

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图1)

紧盯“一号工程”揽全局,高位推动“定调子”

神木市政府将该行动列为第一位重点工作任务,88个结对村企实现市级领导包抓全覆盖,为村企结对发展产业把方向,定调子;镇街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协调、亲自督促、亲自调度;成立工作专班牵线搭桥,在行政审批和技术指导层面,从村庄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经营机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指导服务;结对村企深度沟通,挖掘自身资源,签约项目60余个,确立了30个产业方向明、投资规模大、谋划布局深、经营模式新的示范项目,努力打造村企结对“神木模式”。

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图2)

聚焦“两个关键”抓产业,工农融合“搭台子”

聚焦“优势互补,共建共赢”这个关键。结对企业打破过去给钱给物的做法,深入挖掘村企自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结对产业的匹配度,找准村企融合的共同利益点,深度合作,共建共赢。

聚焦“培育主导,打造精品”这个关键。坚持“围绕主导,把握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原则,围绕“种、养、加、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着力构建动力充足的村企互利的产业体系。如,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在沙峁镇石角塔村和折家峁村流转土地1450亩,主要发展设施农业和肉牛产业,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蔬菜大棚49座,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肉牛养殖场。以工补农、反哺社会、村企共建成效显著,找准了双方的结合点和共赢点,村集体、当地群众实现增收,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企业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

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图3)

整合“三个要素”聚合力,助农增收“铺路子”

整合政策资源。盯紧中省市政策方向,谋划一批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产业发展项目。研究出台地方扶持政策,整合农林水牧项目资金,减轻企业投资压力;整合土地资源。村企结对培植主导产业的前提和保证就是要对部分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盘活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高度整合土地资源;整合人才资源。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讲政策匹配,析产业前景,谈税务优惠,算好经济账,找准共赢点;鼓励企业向结对村组派驻“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培养一批“土专家”,增强开展村企结对工作的信心。

围绕“四个突出”谋效益,村企共赢“换样子”

突出示范性。围绕神木市“3主6特”产业体系,探索切实可操作的结对产业项目,集中力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模式,在点上示范,线上开发,面上推广,形成示范效应;突出多样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按照“传统复兴、现代创新、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创新开展“托管代营”“共建共赢”“订单农业”“联农带户”“放母收羔”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突出实效性。有效盘活现有资源,整合多种要素保障,打造了10个“高起点、高标准、全领域、新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村企结对样板;突出聚集性。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集聚区域,打破地域界限,打破结对村组,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发展“飞地”经济,发展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突出产业聚集性。例如,尔林兔镇西葫芦村、前尔林兔村与结对企业充分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分别利用万亩草原旅游优势和闲置千亩鱼塘,采取行政村资产入股、结对企业投资、村企共同经营的运行模式,打造农文旅产业集聚区。

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图4)

落实“五项机制”添动力,务实管用“迈步子”

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要素保障部门联动,让企业“愿意去、进得去、留得下、做得好”;落实分片推进机制。全市因地制宜划分“五个片区”,由市级领导分片区现场集中督办,镇街主要领导当面汇报、结对村企现场沟通,确定具体的结对产业与运营模式;落实利益连接机制。积极引导村企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村集体经济合作机制。促进村企产业结对与产品消费相融合,就业拉动与稳定收入相融合,产业发展与造血输血相融合;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开展“月通报、季点评、年度综合评价”机制,推行“红黄绿”牌督办制度,强化时效观念,对结对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年度评估和表彰奖励;落实长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着眼长远,深度规划,建立供求互补、产销衔接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图5)

主推“六种模式”促共赢,突出长效“结对子”

龙头带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吸引其他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村居、村民加入合伙产业项目,通过联合共建,实现多方共赢。飞地抱团模式。对于资金、项目、土地等资源要素分离割裂的村居,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实现抱团共赢。劳务合作模式。党支部领办劳务合作社,把分散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实现合作共赢。产业链下沉模式。企业将部分工序、工种下放到村居,盘活利用闲置厂房、院落,通过产业链下沉,实现链式共赢。农旅融合模式。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设农耕文化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订单合作模式。立足自身资源,匹配企业需求,将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使得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种养殖计划是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订单来有针对性的发展种养殖业。(李增开 孟新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