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2日讯(记者 魏金金)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倒逼旅游业商业机制不断变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创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日前,“第四届中国旅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办。期间,众多业内人士围绕“旅行社、OTA如何融资过冬”,众旅业大咖展开头脑风暴,观点频出。
“第四届中国旅业互联网大会”活动现场
沸点资本合伙人姚亚平
旅游行业其实最早是被互联网化。但随着互联网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如今旅游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已经不再是一个卖流量的公司,况且也很难在携程、在去哪儿之外掌握更多的流量与用户。
华威国际集团(CID)执行董事、副总裁朱峰 但当前的OTA单单通过线上虚拟售卖的方式来掌握用户是不够的,你还要拥有其他相关配套的线下资源,这就意味你要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线下消费体验环节,从采购端想办法。所以,随着当前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诸如美团这样重型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重资本型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向线下资源型、服务型推进,并且会越来越深入地实现资源化产业集聚。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服务,但是旅游预定却是信息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旅游预定这一环节出现大的互联网巨头OTA,是一个必然。
通常而言,旅游这个行业里,典型的旅游产品一定是一个“精神+物质”消费的双重属性的产品,只要是精神消费的产品,它本身一定是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所以当我们回归到“后互联网的时代到底该怎么来看旅游的投资机会”这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回归到“服务”的本质。
此外,我们还要从人口学角度,去思考人们消费方式变化的发展趋势。“现在互联网人口的渗透比例是蛮高的,微信的月活用户大概是7亿人次,在这么高的活跃用户之下,未来新生代的年轻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多地从互联网获得信息,这是很大的趋势”。由此,我们会发现今后更多的人将会选择线上预定、线下交付,个性化的、服务化的、重度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重要的是如何去社群的方式去解决人们的兴趣问题,“OTA不可能去满足所有人的兴趣,它只能解决预定环节上的高效,所以这部分我个人觉得是值得思考的”。
赞那度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王洋
首先中国旅游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将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精神上的消费。其次,出国游需求旺盛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希望并期待有更高品质的旅行,“这个时候应该有对应的服务,无论是从信息,还是预定的环节上,都应该有更好的服务针对这个群体”。
在互联网上做高端、做精品,前提就是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与成本。但对于高端领域来讲,如果没有太多的流量,你获取用户的成本就会很高。即使你用传统的大规模的营销、补贴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好的内容输出去真正捕捉用户。其实我们最早是做精品酒店预定的,只不过我们把这个东西做得更精,让更多人去说看到这些可能不知名的精品酒店非常好,去真正关注那些酒店的体验价值。
民航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田力
从美国市场来看,传统的线下旅行社,包括所有的分支机构,目前为止应该是几千家,不到1万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线下旅行社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什么变革的话,在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影响下,压力是比较大的。
对于线下旅行社而言,要想真正实现互联网信息化与专业化转型,不仅要对整个OTA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要兼顾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