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峰会”日前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举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问题,一些专家在会上表示,旅游扶贫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仅仅依靠地方的旅游部门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要避免在旅游扶贫工作上的“小马拉大车”问题。
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副主席刘锋表示,目前在国内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在空间位置上基本是重叠的,也就是国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部分也都是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是国家促进地方经济,让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政策。而旅游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只靠地方的旅游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举地方之力方能达到效果,变“小马拉大车”为“群马拉大车”。
据介绍,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在富含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中,少数民族地区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何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旅游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劲松表示,推进少数民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要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府部门在推进旅游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更多地让社区和百姓参与进来,发挥地方的文化优势,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够使地区旅游具有文化的特征,具有可持续性和提升空间,避免目前旅游市场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扶贫目标是每年实施200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贵州、青海、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旅游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有品质、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例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侗族特色旅游、广西巴马的中国长寿之乡旅游等。
而其中,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而黔东南州又是贵州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地区,全州16个县市有1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十三五”时期,贵州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于旅游,带动全省1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对此,贵州提出要做到两个全覆盖,一是,结合贵州省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和《贵州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市和县为单位,完成辖区内旅游扶贫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报备工作,逐村提出旅游扶贫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形成资源导向、业态互补、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及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实现贫困村寨旅游规划全覆盖。二是,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9000个贫困村中,“宜游”村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作者: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