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三去一降一补”已成为金融机构当下服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以中小企业、公司为服务群体的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科技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等金融机构对此也在加紧布局。
创新信贷产品 降低融资成本
正如京东金融副总裁王琳所言:“不能提升行业效率的事情我们不做,不能降低行业成本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做。”当下,为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成为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首要目标。
融资是企业经营中需求最大的一项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开展企业融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在少数,各类融资信贷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从京东金融的相关布局来看,目前,其在信贷融资领域已有“京保贝”、“京小贷”和“动产融资”三大核心产品,能够满足企业在不同信贷场景下的不同融资需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受经营风险加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攀升,一部分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一部分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企业,所贷额度难以完全覆盖原材料采购、人工等成本,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不少小微企业转向寻求农信社、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机构的帮助,但较高的贷款利率使企业背负了较大的还款压力,融资成本也相应增加。
相比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融资信贷产品具有门槛低、审批快、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贷款利率也相对低一些。以“京保贝”为例,其无需抵押和担保,可实现线上自动化放贷。目前已升级为“2.0版本”的“京保贝”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融资产品,更适用于多种供应链模式,成为将供应链条上各种融资需求整合在一起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打通企业投融资链条
在今年2月,央行联合八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随着P2P网贷市场的细分,P2P网贷平台的竞争从争夺单一优质客户向供应链领域的竞争转变。
在“互联网+”浪潮以及政策的支持下,商业银行、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P2P网贷平台等市场主体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除广泛开展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等服务外,企业理财也成为金融机构开始发力的领域。京东金融目前已着手布局相关业务,推出线上企业理财服务产品“企业金库”,为客户提供企业钱包、股权融资、信贷融资等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单独的融资和理财服务,京东金融还会为企业客户提供投融资打通的服务。”王琳表示,一旦打通对公信贷和理财服务,京东金融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风控是立身之本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核心企业,能够切入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为其提供卖方融资、买方融资、保理等类型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能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有助于平台获得优质、稳定资产,实现风险可控。
在供应链融资中,贸易的真实性、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都是金融平台需关注的重点。尽管引入了核心企业,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隔离,但不论是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电商平台还是P2P网贷平台,仍然存在贸易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
对此,部分机构开始基于自身大数据优势来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以“京小贷”风控为例,通过对电商数据、支付数据、征信数据等种类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剔除无效数据、保留有效数据,形成数据基础。据京东金融小贷业务负责人吕鹤召介绍,目前,“京小贷”已经从数据基础中搭建了几十个风控模型,包括评级、授信、定价模型等。有了数据模型之后,只要在数据以及模型基础上搭建策略体系,便可使之成为整体闭环网络。
同时,在自身缺乏数据或是成熟的风控模型情况下,寻求与中小核心企业、第三方征信机构、商业银行的合作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强化风控、隔离风险的方式之一。(记者 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