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6-07-15 12:14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董峻、徐博、高敬

就业,民生之本、发展之源。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双创”战略给就业格局变化带来什么新动能?大学生和农民工这两个重点群体,就业门路又流向何方?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多地采访,为您描绘中国就业版图上的这场新变局。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图1)

二三线受青睐 “北上广”趋平稳

从1月份到现在,重庆力帆集团已经新招了1500多名工人。尽管工人总数不断增长,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部长洪明军看来,人员还不够用。

“接下来几个月公司订单比较饱和,加上公司推出新车型,下半年用工需求肯定会增加。”他说,“相比前几年,今年一线工人特别好招。”

中部省份的这种趋势也很明显。江西九江市明阳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据公司高级工程师潘全初介绍,企业招工比较稳定,这与企业工资待遇和返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有关。员工月收入平均4000元,本科生平均年收入近6万元,与外出打工相差无几。

“过去是‘我一定要出去’,现在是打听哪里就业更好;过去是往沿海跑,现在是往中西部转移。”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占俊学说。

据国内最大的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网对上半年就业市场分析,一线城市仍保持较高的用人需求,二线城市则增长迅速,武汉、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和西安的同比增加了36.8%。

即使在一个省内,人才流向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的趋势也比以往更明显。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健介绍,苏南地区仍是吸纳本省高校毕业生的主阵地,但选择经济没那么发达的苏中、苏北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

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也可以略窥一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人才需求最旺,同时中小城市的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校长荣兰祥认为,中国经济全面转型推动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升级,技能人才是驱动这一进程的最大动力,比如该校的数控和电焊专业需求就在不断增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显示,2011年至2015年,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比例在下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比例明显上升。这意味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就业人口格局正在发生区域性变化。

蓝领艰难“蜕变” 新经济领风骚

42岁的魏福晋,一年多前是山西晋煤集团古书院矿的一名澡堂检修工。去年他转岗到当地一家超市工作,成了负责切肉的技术工。起初魏福晋碰见熟人还不好意思,现在已是生鲜主管的他见到朋友也热情导购。

“越晚出来越难。”魏福晋说,“过去在矿上吃大锅饭,到这里要自力更生,考核约束很严,不努力就没饭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去产能逐步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煤炭、钢铁领域用工需求减少幅度较大。据人社部估算,这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约180万名职工。

转型中,希望与困难并存:一方面,能源重化工企业等传统行业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维持大规模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幅增长。

不久前人社部公布一批技工院校新增专业和专业方向。在36个新增专业中,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二产专业依然占比很高,达到6成。同时,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网络营销等三产专业呈快速发展新势头。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趋势的实质是就业从“劳力”向“智力”的转变。过去30多年,中国发展很大程度靠“人口红利”,如今要从更多依靠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才资源。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指出,提升就业质量,根本在于发展,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中高端岗位。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工,也就是“高级蓝领”。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同时加强和完善职业培训。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