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举谈文化贸易转型升级 重在培育内生经济比较优势

魏鹏举谈文化贸易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6-07-18 10:33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8日讯(记者 魏金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展开,我国的文化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文化贸易规模也随之扩大。16日,在第四届国际文化管理年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魏鹏举谈到,尽管近年来我们的文化贸易额度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文化附加值不够的现状,而这也正是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焦虑”所在。

魏鹏举谈文化贸易转型升级 重在培育内生经济比较优势(图1)

魏鹏举 

  那么在这样一个焦虑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到底该如何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增速增效?对此,魏鹏举谈到,“我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培育内生经济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价值的国际溢出。什么意思呢?从官方统计贸易额来看,我们的贸易额是存在明显顺差的,而且这些年的顺差没有缩小,其实是在增长的。那么这个顺差主要是源于文化产品贸易,也就是海关可统计的部分。而我们最薄弱的也正是我们文化存在逆差的软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服务,包括我们看重的文化IP”。前不久“中国好声音”因为版权纠纷被迫更名为“中国好歌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也就是在知识产权这方面我们尚还存在明显的弱项,这是我们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

魏鹏举谈文化贸易转型升级 重在培育内生经济比较优势(图2)

 《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好歌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鹏举接着解释到,之所以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存在如此大的优势,很大程度在于“中国在产品制造这个方面的内生经济比较优势,由于我们在产品制造方面,一个方面有成本优势,无论是能源资源的优势,还是劳动力的优势,还有出口退税政策上的优势”。也正是因为我们有如此强大的产品产业经济的内生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优势才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走出去的“焦虑”,一方面是要继续保持我们的产品贸易优势,同时提高我们在文明价值输出方面的优势,“这个优势的实现,我个人认为不能着急,着急了就会出现孔子学院这样的问题。如果要真正改善文化贸易中的结构弊端,提升我们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一定要提升国内的文化软实力,也就是文化的创造活力,即IP的生产活力,包括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在国内的集聚与完善,只有将这个生态搭建起来了之后,你再往国际走才有可能,而不是急着往外跑”魏鹏举如此谈到。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可以说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相当雄厚的产业资本。但新常态下,当前整个国民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困难依旧很多,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资本在国内的投资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和影响,而这种内生的资本优势恰恰可以通过走出去寻找新的增长势能。

  因此魏鹏举谈到,现在国内资本到国际上去投资的热情是非常高的,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家的作用,不要为了文化“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要为了文化内容而文化内容,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包括产业、产品,甚至依托于每个人的身上来呈现和走出去的,“为什么我说做孔子学院不如做美食学院,美食餐饮是百姓最日常的东西,这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要依托现在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显示出比较优势的一些行业,让它带动文化走出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