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领“新常态”奋力走出“新路子”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6-07-22 11:17   

   着力推动牡丹江加快开放发展

   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 张雨浦

  一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在全市有效营造了逆势而上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是通过“应增强促”完善应对思路,汇聚共识抓发展。为深刻理解、深入落实省委“五大规划”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十大产业”建设等重大部署,市委组织了13次专题学习,召开了2次全会,并从新常态特征和牡丹江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19897”发展思路,即“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开放型城市”一个主导战略,经济发展“九增行动”,“八个重点产业”建设,“九项民生工程”和基层党建“七项工程”。同时,市委还出台了《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若干意见》、《加快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这些重点工作与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在部署、宣传、落实、督办上实行了“四个同步”推进。特别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媒体开设“应增强促”专版专栏,刊(播)发稿件600多篇;全年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刊发深度报道200余篇(条),其中“‘新丝路’带来发展新思路”、牡绥电气化铁路开通等37条报道在央视播发。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创新、实干、开放、诚信”确定为城市精神,深入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牡丹江”等活动,全年共有7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国家级思想道德先进典型荣誉称号,我市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聚焦龙江丝路带、加快发展牡丹江”主题创作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有107件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励。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通过主题活动,使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并迅速形成了集中精力抓发展的共识与合力。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分列全省第三位和第一位。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去年初负增长27%提高到现在的正增长13%,经济形势开始明显好转。

  二是围绕“应增强促”力施“九增行动”,多措并举抓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三步走”阶段性发展目标,全面启动了“九增行动”。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促增长方面,去年,全市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入统产业项目数量和增幅均居全省首位。针对大项目少的问题,去年底又开展了项目建设“四比”活动,目前全市已落实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16个,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3月、6月和9月,我市将组织3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进一步掀起大上快上项目的热潮。在加快现有企业改造升级促增长方面,启动“工业强基振兴工程”,全市70%的停产规上企业恢复生产,新增科技型企业103户,20多户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打破了我市近15年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在加快发展精品高效农业促增长方面,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95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棚室菌规模以2.1亿袋的产能保持全省第一位。东宁黑木耳、宁安响水大米均被评为全国品牌价值超50亿元地理标志产品。渤海镇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全国“三农优化实验区”候选单位。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增长方面,重点启动“哈亚牡冰雪旅游之路”建设,实施“强点拓线结网”工程,“新雪乡”和“雪堡”升级项目有效推进,先后举办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分会年度大会”、“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冰雪之冠·镜泊湖第五届雪域之窗嘉年华冬捕节”等大型活动,旅游收入和人次均增长20%以上。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增长方面,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号工程”,启动推进“5铁6路3桥2机场2水库”重大工程,牡丹江“冬闲变冬忙”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哈牡客专全线开工,牡绥高铁竣工通车,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提升。在加快扩大开放促增长方面,从牡丹江最大比较优势出发,启动了“聚焦龙江丝路带、加快发展牡丹江”主题行动,2个境外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地产果蔬出口保持全省首位,我市成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在刚刚闭幕的“两会”期间,我市被国家海关总署正式批准为“保税物流中心”,并被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列为优先推进的“中俄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在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增长方面,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设立1000万元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和666万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实施了“千户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举办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黑龙江农职院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促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此外,在加快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快推动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实效。

  三是借助“应增强促”锻炼干部队伍,强化作风抓发展。将“应增强促”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市委专门成立了“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确定了实施方案和20项重点任务,并把主题活动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督办检查。特别是创新实施了干部“选育用管工程”,在选人用人上把抓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标准,建立了实干实绩清单制度,受到省委组织部和中组部肯定。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实施“四证合一”等改革举措,在全市倡导“严细深实勤俭廉”作风,组织开展了“百姓问政百科办”群众评议活动,全年开展知情评议、双向测评5900多人次,查办影响发展环境案件42件,公开曝光反面典型126人。市委还连续出台了《关于中央和省委重要决策落实执行督办制度》和《在全市党政群机关集中开展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双提升”活动方案》等文件,党政群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人大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为根本指针,深入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宪魁书记对落实总书记讲话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强化中心意识、法治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好发展组合拳,启动“1+5”行动,即出台《关于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和《关于工业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法治牡丹江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5个落实性文件,奋力走出牡丹江全面振兴的新路子,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应增强促巧发力担当作为促振兴

  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 王爱文

  一、深化认知理解,明确发力方向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省委关于应对新常态的战略部署,以及效廉部长在全省“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作为学习重点,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4次。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东北调研后,我们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座谈讲话精神,结合“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组织学习讨论,积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势中延展认知,辨别方位,明晰路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困境往往蕴藏着机遇,适应新常态,既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瞄准方向、持久发力、久久为功,更要在战术上主动作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为此,市委全面分析了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孕育兴起,水利、公路、铁路、棚改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绿色产品、安全食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等重大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深入论证我市在全国、全省、我省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各自优势是什么,地位是什么,短处在哪里。围绕省委“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布局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明确了我市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并专门对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产业项目建设、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环境打造、精准扶贫脱贫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看到了前景,坚定了信心。

  二、强化组织动员,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把开展好“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研究指导。成立了县(市)区、市直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4个推进组,分片包干,督促推进。同时,我们注重以鲜明的主题、昂扬的基调、生动的形式来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一是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项工程”、“德润佳木斯”七项行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十一个”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三江之声”广场文化、“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等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姿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传播党的主张,引导社会热点,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二是加强宣传阐释。广泛组织“三江讲坛”、“身边事大道理”、“百人千课下基层”、“送政策到田间地头”、“社区故事会”等送理论下基层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并充分利用“佳木斯理论学习网”、“佳木斯政务”、“三江理论”微信平台进行热点解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换档”焦虑,增强发展信心。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大张旗鼓开展“应对新常态行进佳木斯”新闻宣传。通过组织“夏净百日攻坚战”、“寻找抗联记忆”、“奋战在金秋”等宣传战役,打组合拳,打总体战,共刊播发评论、消息、特写、综述、访谈等2000余篇,为发展形势定调,为发展举措鼓劲,为发展成就点赞,形成了奋发图强的强大声势。四是组织项目建设大战役。我们变“冬闲”为“冬忙”,在全市筛选出了19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72项重点招商项目,启动了“准备之冬1972”计划。在项目准备、资金筹措、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征地拆迁、环境优化等方面实行台账式管理、倒计时排定,确立专人负责、专项推进,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超常措施,战严寒、斗冰雪,抢时争速,全力推进,让“准备之冬”变成了“大干实干之冬”。

  三、严抓作风建设,锤炼干部队伍

  我们坚持从作风建设上拧紧发条,让大家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一是弘扬严实作风。市委常委会全面履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责任,牵头抓总、把关定向,常委会成员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以抓铁有痕的劲头解决作风不良、环境不优的突出问题。全市累计查找问题5412个,整改完成3254个,整治了一批“四风”方面的陈疴陋习,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及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腐败案件。二是坚持选贤用能。突出“20字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坚持凭实绩论英雄、以德才用干部,并且让干部能上能下。118名市管干部得到调整重用。突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问“不为”之责、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用组织手段解决了一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突出问题。对班子综合考核与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后三位的班子主要领导都进行了调整。市委书记分别与县(市)区委书记作了两次集体谈话,与全市1973年以后出生的处级干部面对面进行了交流谈话。针对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会为的思想实际,专门组织在主要媒体上发表系列评论,组织干部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提振干部的精气神。三是狠抓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行政职权运行流程标准化管理,率先出台了地级城市权力清单,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全省现代农业改革中当先锋打头阵,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个一批”建设项目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的规模效益和优势潜力加快释放。依托园区企业、政府资产、大学建立了三大类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众创、众筹新平台。政府原建设局办公楼改建的创业孵化器已经吸收88个小微企业入驻。

  随着“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列全省第一位;26项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投资列全省第二位;产业项目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总量去年跃升到第三位;贷款余额增长52.9%,增幅为全省第一。哈佳快速铁路、同江铁路大桥、三江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佳木斯段项目有序实施,是近年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最多、争取投资最大的一年。法治佳木斯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网格化责任体系、法治化治理体系“三大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平安佳木斯”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去年,我们率先在全省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6%,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共争取扶贫开发资金2.25亿元,推进274个扶贫项目,6.6万农村人口脱贫,扶贫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奋力闯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中共鹤岗市委书记 武凤呈

  省委组织开展的“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既是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一次成功嫁接,也是新常态下加快我省全面振兴步伐的有益实践,更是推动我们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加快转型的主要载体。一年来,鹤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的科学部署,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以此项活动为牵引,带动一切工作都向转型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聚焦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发展思路,在促进转型上精准发力

  当前,龙江的振兴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实践,迫切要求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鹤岗来说,我们认为适应发展新常态,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因此,去年4月活动启动之初,我们就按照“着眼应对新常态新挑战、着眼落实重大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鹤岗的现实状况和比较优势,提升和完善了转型发展思路,明确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转型、瞄准转型、突出转型、服务转型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上项目、促进转型”工作思路,提出了“延伸煤、做大墨、提升绿、繁荣贸、激活游”五项主体措施,全力推动经济解困、城市转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转型思路比较符合鹤岗的客观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七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正向增长,非煤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6%调整到当前的40%,遏制下滑、稳定局势、积攒后劲的成效已经显现。

  二、突出五大产业,在创新扩量上聚焦发力

  坚持把推动转型发展作为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煤墨绿贸游”五大产业,开展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双攻坚”行动,去年我市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当年完成投资30.8亿元。在“延伸煤”上,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资6.1亿元。投资42.5亿元的中海油华鹤3052化肥项目顺利投产,现已基本达到设计产能。截至2015年底,生产大颗粒尿素31万吨,完成产值4.6亿元;投资20.5亿元的征楠煤化工项目当年完成产值4.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投资18.5亿元的鹤翔新能源LNG项目和投资3.8亿元的征楠煤化工二期15万吨/年煤焦油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在“做大墨”上,成立了国有全资性质的鹤鸣云山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打造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资源整合平台、资本运作平台、资产运营平台、招商合作平台和生产要素集合平台。开展了“两清两整”(清理清查,整顿整合)行动,有效解决了无序开采和粗放经营问题。2015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石墨深加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2.4亿元。在“提升绿”上,提出了“种出绿色粮食、养出绿色畜禽、做出绿色食品、打出绿色品牌、卖出绿色价格”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开复工千万元以上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16个,完成投资2.9亿元。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以上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达到447个。全市绿色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在“繁荣贸”上,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6个,完成投资9.5亿元。投资10亿元的浙江新农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和建材大市场项目完成选址,公路货运枢纽站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萝北口岸扩能改造、对俄经济合作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在“激活游”上,编制完成《鹤岗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鹤岗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引入投资40亿元的旅游生态养生产业园区项目,整体开发名山岛、太平沟等景区,努力把鹤岗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启动运行了名山岛—龙江三峡等7条精品旅游线路,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4亿元。

  三、强化招商举措,在增添动能上集中发力

  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生成的第一抓手,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去年共组织经贸招商活动14次,签约项目144个,签约额328亿元,到位资金80.8亿元。一是明确招商重点。以“招大的、引强的、联新的”为目标,以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和我市“煤墨绿贸游”五大产业为核心,把经济发达、资本雄厚、产业扩张能力强劲、资金流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作为招商引资重点,确定符合鹤岗实际的重点招商项目,精准发力,定向招商。二是强化招商力量。建立“五大产业”项目储备库,制作《鹤岗市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册》《鹤岗市投资发展潜力报告》。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能招商、会招商的工作团队,抽调43名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力量,通过专家授课、外出考察等方式,帮助干部掌握市情、把握政情,提升谈判技巧、招商策略等方面水平,为干部在招商引资活动中赢得主动奠定了基础。三是创新招商模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采取专业招商、商会招商、亲情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积极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招商格局。去年,我们组织的“江浙沪”“京津冀”经贸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53个,拟投资总额达138亿元。在北京、广州、大连等地成立了鹤岗企业商会,去年经商会引进的项目达到45个,占全市招商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优化发展环境,在聚人聚财上持续发力

  坚持把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作为吸引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举措,以发展环境的改善提升,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转职能。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84项减少到目前的188项,精简比例达到51%。强化跟踪服务,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包到底”的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站式收费等制度,有效提高了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落地投产率。二是建园区。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鹤岗经济开发区和煤化工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小微企业创业园、鹤岗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园等“一区六园”建设初具规模,入驻项目105个,总投资210亿元,年产值61亿元,初步形成了项目集聚、产业配套、规模发展的新格局。三是严整治。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二十六条”新规,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对重点单位、窗口部门的干部作风、行政效能、执法行为进行常态化督查,对领导干部妨碍企业发展、插手工程建设、干扰招标投标和公职人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严惩直接责任人,又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去年以来,查处破坏发展环境问题8起,处理党员干部11人。

  强化“四个引领”汇聚发展正能量

  中共绥化市委书记 张晶川

  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我们把“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作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领发展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提升影响力和覆盖面,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我们把思想引领作为主题活动的前提,以强化学习为抓手,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聚共识。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增信心。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切实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密跟进省委实施“五大规划”战略、龙江丝路带建设、实施“一号工程”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化、本土化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共召开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18次。二是准确研判形势强定力。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宣讲等形式,不断深化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努力把各级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深化对绥化发展优势潜力的认识,通过对绥化人均GDP只是全国的一半,没有资源型城市的困惑、没有国企改革的包袱、没有经济过热产能过剩的现象,以及拥有农牧资源、区位、生态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面向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新趋势能有大作为的判断,确立了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前提下,加快发展的主基调。三是完善发展思路聚共识。按照宪魁书记“思路不变、重点不移、力度不减”的要求,在一以贯之落实市委既定战略思路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奋力推进农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基调,把握科技进步的时代特征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消费特征,围绕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

  二、强化实践引领,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

  我们把实践引领作为主题活动的核心,坚持意识形态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以创新实践引领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一是在转变观念上创新实践。针对我市干部群众市场意识不强、传统思维较重的实际,通过积极推进既要种得好更要销得好,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解决“种强销弱”问题;通过全面活化金融,提升各级干部的现代金融意识,推动大资本与大资源的加快融合,不到一年时间,全市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由原来的4家发展到25家;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强化干部群众互联网思维,全市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兴起,已建成电商平台8个,全省首家农村淘宝项目落户到明水县。二是在强化载体上创新实践。以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有效克服招商环境趋紧等不利影响,重新保持了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去年新开工产业项目440个,比上年增加194个。投资25亿元的象屿集团200万吨粮食仓储和6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仅用了57天。以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为载体,围绕黑土资源永续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做足“控水、净水、节水、兴水”文章,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档升级,打造两大平原配套改革创新示范区。借助哈佳铁路提速改造的契机,启动了东部生态新城建设,引入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打造15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三是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实践。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重点打造“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区。探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达到4.4万个,开展了以村为基本单元、多要素整合优化配置的复合社模式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开展了集体土地入市、农村物权抵押等改革试点;探索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试点,开展了强乡(镇)扩权试点。

  三、强化舆论引领,进一步浓厚发展氛围

  我们把舆论引领作为主题活动的重点,围绕“内求和谐、外求美誉”,传递正面声音,讲好绥化故事。一是强化新闻宣传。充分发挥本级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开辟了“适应新常态、聚力促发展”专栏,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借助域外和省以上主流媒体,充分宣传展示我市改革发展新形象新作为。安达市棚户区改造、望奎县异地种植马铃薯、青冈县脱贫攻坚等先后被中央媒体报道。顺应新媒体、自媒体发展,主动抢占宣传新阵地,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了“我为家乡点个赞”绥化微媒体走基层活动,得到中央网信办、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二是强化文化滋养。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慈善城市为契机,坚持社会公德从家庭美德抓起、仁爱之心从孝亲抓起、价值观从娃娃抓起,推动社会风气优化、文明风气养成、传统文化回归和正能量传播。开展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了全省首条涂鸦艺术一条街。启动实施了数字新闻乡乡通、东北村落文化旅游以及重点文化场馆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三是强化典型引带。推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吴金棋、“中国好网民”王磊、全省“十佳公仆”宁永生、“感动龙江”人物戴北春、于喜辉等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了明水县淘宝合伙人乔卫奇、肇东市80后村官张旭旺等100位农民创业典型。

  四、强化价值引领,进一步凝聚发展动力

  我们把价值引领作为主题活动的关键,引导干部群众在干事创业中创造价值、在勇于担当中彰显价值。一是推崇尽责奉献。通过实施以“树正确价值观,育道德绥化人;树发展新理念,育创业绥化人;树时代好楷模,育优秀绥化人”为主要内容的“三树三育”工程,着力培育“绥化好人”“最美职工”“道德模范”,使贡献绥化、建设绥化、发展绥化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二是鼓励干事担当。把主题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重拳治理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坚持重实绩、重公论、重专业、重基层的干部导向,全面营造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的政治生态,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倡导求实善作。建立健全了“大督查”机制,组建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公室,全面提升各级干部动手能力和执行力,对全市重点工作实施重点督办、专项推进。今年春节过后,利用三天时间,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和党建考核指标,集中进行了学习研讨和对标。进入3月份,开展了首季开门红攻坚月活动,并将其作为工作常态,让攻坚活动永不落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