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陈岩/文 田为/图
前哈佛医学院系主任、世界级结核病专家、常春藤名校历史上第一位亚裔校长、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头上的光环让人眼花缭乱,又觉得不可思议。7月24日,记者在成都专访了这位来参加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从与四川的合作,谈到对中国的预期,他用了几个数字来表达。
与四川的合作
30年交往和33亿美金投入
记者:今天讲了很多包容性发展,世行和四川会通过哪些合作来推进区域的包容性发展?
金墉:从四川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始,我们之间已有长达30年的友谊,目前合作项目达到52个,涉及33亿元美金。比如,灾后重建项目,2012年我第一次来四川就去了汶川,参观了重建项目,惊讶于那里的恢复程度。不仅合作项目多,四川在推进这些项目时做得很好,项目很成功。
所以,我们非常乐意在四川开展项目,当然这是中央、地方政府还有世行共同商讨决定的事。但我可以说即便已经开展了这么多项目,下一步我们还是会和四川有新的合作。
记者:您不仅是世行行长,还是一名出众的医生。在中国,我们需要兼顾有效性和可负担性的医疗,如何做到这一点?
金墉:我这次来中国,有个重要目的就是考察医疗改革。世行在中国推行医疗改革有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安徽和福建两个省试点。我们刚刚发布了详细报告,其中明确,要通过8种方式提高中国医疗能力,比如,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改革,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医生,整合每一级的医疗资源等。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改革,可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同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记者:四川是人口大省,也需要这样的改革。
金墉:我可以向你透露,四川在我们下一批医疗改革的名单上。
对中国的看法
“1+6”会议和6.7%的增长
记者:G20公报发布了,您如何看待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作为主席国的角色?
金墉:今年G20,中国展现出极强的领导力。如果你看了公报就知道,我们讨论了太多问题,并在很多领域有了实质性进展。更重要的其实是一个沟通的机会。举例来说,来成都之前,我在北京参加了李克强总理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的“1+6”圆桌对话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会议,李克强总理向我们细致地解释了中国和世界其他部分的关系。我们也有机会向他解释我们的理念、在做的事情,以及我们看世界和中国的视角。
记者:中国公布了上半年GDP增速,6.7%。在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中,世界银行是唯一准确预测这一数字的。而且即使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保持了对中国的预期。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如何判断?
金墉: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备受鼓舞。中国正在做一些非常难的事情,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包括增长模式,从大量集中在投资、出口领域,向消费和服务业领域转变。
记者:您认为中国能否避过中等收入陷阱?
金墉:我当然希望可以跨过去,也认为可以跨过去。因为中国对老百姓的投入比较多,比如我提到过的医疗,再比如教育,现在连英国都在学习上海的数学教育方法,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