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玩家聚集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旁玩“口袋妖怪Go”。
近来,一款由日本电子游戏业巨头任天堂和美国软件开发公司Niantic联合开发的智能手机游戏“口袋妖怪Go”(又名“精灵宝可梦Go”,英文名Pokemon Go)风靡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令全球目光聚焦“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及其产业发展潜力。
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增强现实”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超过“虚拟现实”(简称VR)的300亿美元。
比“虚拟现实”技术更具现实感,把用户体验带入真实世界
眼下,“增强现实”技术在游戏产业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利用现实的场景增加游戏角色,或者为现实里面的人物增加特效或能力。譬如,“口袋妖怪Go”就是游戏开发者基于上世纪90年代同名日本漫画,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地图及摄像头等功能,实现玩家可以在熟悉的场景中展开抓捕“精灵”的智能手机游戏,大大提升了游戏自身的真实度。这款游戏发布后不久就攀升到苹果和安卓手机应用排行榜首位,任天堂公司的股价也应声暴涨。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产生三维信息来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新技术。简而言之,用户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扩展自己的真实世界,直接看见真实世界中看不见的虚拟物体或信息。一般认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源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别。传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创造另一个世界,使其沉浸在虚拟世界;而 “增强现实” 技术则是把计算机带入到用户的真实世界中,实现了技术“以人为本”。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波音公司研究员考德尔首次提出“增强现实”一词,随后几年,“增强现实”技术开始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例如1992年美国空军研发的虚拟帮助系统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KARMA机械师修理帮助系统。直到1998年,“增强现实”技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平台上。当时有电视台在橄榄球赛电视转播上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得分线叠加到屏幕中的球场上。此后,“增强现实”技术开始被用于天气预报。
比“虚拟现实”技术更具市场前景,相关软硬件研发正在加速
随着技术发展和企业推动,“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软硬件研发也出现井喷。2000年,布鲁斯·托马斯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可穿戴计算机实验室开发了第一款手机室外“增强现实”游戏——AR Quake;2008年,“增强现实”开始被用于地图等手机应用上。
2013年,谷歌发布了谷歌眼镜;2015年,微软发布HoloLens,这是一款能将计算机生成图像(全息图)叠加到用户周围世界中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正是随着这两款产品的出现,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领域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类似,包括尖端武器和飞行器的研发、数据模型的可视化、虚拟训练、娱乐与艺术等领域,与此同时,“增强现实”技术在医疗研究与解剖训练、精密仪器制造和维修、军用飞机导航、工程设计和远程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具有比“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明显的优势。
“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在日本很多行业大显身手。日本航空与微软合作开发出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培训飞行员的系统。对于培训飞行员来说,头戴式显示器HoloLens可以提供全面的驾驶舱信息,飞行员可以通过虚拟开关操纵飞机,HoloLens也会进行语音提示。
日立制作所正在开发一款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用于工厂设备检验的系统。工作人员只需戴着智能眼镜在工厂中巡查,各种机器的检验顺序会以图文方式呈现在眼前,这样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迅速完成检验工作。
“增强现实”技术也被应用于辅助外科医生做手术。日本“增强现实”研究权威人士、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媒体设计研究科教授稻见昌彦与同校理工学部及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虚拟断层”技术,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用诊断装置拍摄的断层图像与患处的对应关系。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中村裕彦认为,“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信息叠加在物品之上,相比“虚拟现实”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不远的将来,旅游业若大力导入“增强现实”技术,游客可轻松体验景点的四季变化,重温历史遗迹的盛世辉煌,我们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增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未来相关技术将具有更加可观的市场前景。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增强现实”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仍然受到成像处理质量、电量消耗、可视化与交互体验等多领域技术发展的阻碍,“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普及受到制约。
“口袋妖怪Go”给玩家带来新体验的同时,只顾找“精灵”的“低头族”不幸溺水、摔伤的事故屡屡见诸新闻报道,甚至出现了通过诱骗玩家到“精灵”聚居地,抢劫玩家财物的事件。同时玩家上线登录游戏,还必须接受游戏获取自己谷歌账户完整权限的“霸王条款”。这对玩家的隐私和人身安全带来不少风险。
(本报洛杉矶、东京7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