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评论员杨春阳
这几天,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纷纷把四十年前关于唐山大地震灾难的文字资料、图片档案,向公众展示和回放。四十年前的抗震救灾,全国人民和唐山一起,见证了中国、见证了我们的社会,在抗御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害中展示的能力和勇气。今天的唐山,正在举办一场让世界关注的国际园艺博览会,它象征一个新唐山的崛起,也在讲述这座百年工业老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故事。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类至今还没有能够准确预测包括地震在内的、许多自然灾害发生的节奏和脉动,化解和扭转灾害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并不屈服于大自然的灾难。社会的成长进步、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强了我们在大自然的挑战和压力面前的行动能力,使我们更有勇气改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随遇而安。
从唐山大地震到今天,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应对巨灾的能力,与中国的硬实力和中国的软实力一样,都在快速提升。有位经济学家说,国家能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它具有巨大的规模效益,在应对自然灾害面前,是其他权利保护措施无法相比的。
从唐山大地震到非典病毒、再到汶川大地震,以及今年抗御龙卷风灾害,和眼下各地进行的防洪抢险救灾,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国家机器和国家资源的发动,大规模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集……
中国社会每次对重大灾害的抗击、以及灾后的重建,都表现出整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以及全社会成员骤然之间形成的凝聚力和协调一致。在灾害面前,人们互相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忧患和焦虑,也有了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行动目标。它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担当,以及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同时,反映出全体社会成员对执政党、对政府的信赖,由此形成的广范的民意,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它们将有助于中国在辉煌的崛起中,克服一切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