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生活漫步:宜家们,何必总拿标准说事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6-07-29 16:47   

 ■产品质量标准并非企业免责的“神器”。对一些跨国公司来说,即便其产品“符合”中国标准,也并不代表就没有确保使用安全的责任。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质量服务与国际“脱轨”,换来的只是一时小利,损失的将是长久信誉

  

  在经历舆论的口诛笔伐并经监管部门正式约谈后,近日,宜家(IKEA)终于改口,承诺在中国市场召回166万多件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然而,这迟到的召回,没有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标准疑云”也并未因此消解。

  宜家这次召回事件始于今年6月29日。当天,宜家宣布召回3560万个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这些抽屉柜,已经至少让6名孩子失去生命、给36名孩子造成了伤害。令人不解的是,此次“夺命抽屉柜”的召回范围仅限美国、加拿大,中国市场依然在售。宜家表示,不在中国召回,“因为这个产品符合中国的标准”。

  真是岂有此理!

  这些年,不仅是宜家,跨国公司拿“标准”说事,已经屡见不鲜:“强生22次召回均与中国市场无关”“丰田车在中美执行两个召回标准”“可口可乐原液检出境外禁用的防腐剂,却称符合中国内地添加剂标准”“麦当劳麦乐鸡在美国检出橡胶化学成分,却称符合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一起起内外有别的产品质量事件中,一些跨国公司最终均以“产品符合中国标准”为由不了了之,仿佛只要拿标准说事,他们就可以安然无事。

  事实上,产品质量标准并非企业免责的“神器”,商品符合生产时的标准,只是可以出厂销售的第一步,却不能因此消除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发现产品缺陷后的处置义务。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我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因此,对“宜家们”来说,即便其产品“符合”中国标准,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确保使用安全的责任。如果因其产品造成人身伤害,则可能面临更大的赔偿风险。

  对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来说,相比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商誉损害更为严重。媒体抽样调查显示,在宜家“抽屉门”事件发生后,有超六成受访者表示不再信赖宜家。此前的丰田“召回门”、麦当劳“化学门”等,也都带来了相关产品一定时期内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不把“一碗水端平”,而是对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待遇,长此以往,相关跨国企业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恐难维持。

  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的本质是一种信任,是消费者对商家、品牌、质量的信任关系。靠良好的品质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赖、依赖,是很多百年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中国是一个值得精耕细作的巨大消费市场,尊重消费者才是赢得市场的王道。动不动就拿标准说事,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质量服务与国际“脱轨”,换来的只是一时小利,损失的将是长久信誉。

  当然,不让跨国公司拿标准说事,不等于标准就不重要。相比事后的损害赔偿,产品质量标准是保护消费者的第一道也是最好的防线,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居民对消费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强,近年来大量消费流向海外,既有国内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也有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标准过低的担忧。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动态调整产品质量标准,尽可能实现与发达国家标准的统一,让“宜家们”再难钻标准的空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