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北特钢集团位于大连的一处炼钢车间(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的钢铁行业是个试金石,考验中国重组经济中产能过剩部门的能力,但迄今为止进展不太顺利。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9日报道,中国曾誓言在今年削减4500万吨钢铁产能,但7个月过去了,目前仅削减了这一目标的30%。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钢铁公司一半以上都是“僵尸”企业。
报道称,他们将“僵尸”企业定义为那些连续两年获得低于市场利息贷款的公司。这一迹象表明它们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官方渠道的人为融资支持。也就是说,它们依靠廉价融资维持生存。
其中钢铁公司名列前茅,该部门中51.4%为“僵尸”企业;其次是房地产部门,“僵尸”企业占44.5%;建筑业中“僵尸”企业占31.8%。
人民大学经济学家说,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鼓励获得中央政府支持的钢铁等部门。如今出现缩减压力,考虑到对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增速以及官员升迁的影响,它们一般会抵制中央政府发出的削减号召。
报道称,最近的数据中能看到这种抵制的迹象。尽管中国领导人要求关闭高炉,停止钢铁生产线,可是6月中国粗钢日产量创下历史纪录,这是受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由投机刺激的房地产市场好转这两个因素的推动。房地产市场自身也遭遇产能过剩。
人民大学的报告说:“为了政绩和维稳,地方政府不断给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输血’。”它还说,政府应该减少干预公司的经营方式,并加速国企改革。
官员们将今年削减产能进展缓慢归咎于冗长的磋商。要将削减产能的任务分配给中国的各个省级政府就需要进行这样的磋商。
报道称,中国钢铁产量占到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对记者说,中国仍有信心实现2016年产能削减目标,他还说,今年迄今为止的削减数量符合预期。
中国承诺在未来5年内总共削减1.5亿吨不必要的钢铁产能。据业内分析人士称,就连这一目标也只占到中国钢铁产能的10%。在此之际,日益增长的出口量加剧了与国外公司和劳工组织的紧张关系,它们称中国正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钢铁。
报道称,北京的反驳观点有点迂回:问题不在于中国生产过多钢铁,而是全球需求不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钢铁生产商中很大一部分是国企,其占比高得不符合比例,国企占到中国企业债的约55%,但仅贡献22%的经济产出。IMF称,2015年中国的企业债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45%,而2007年还不到100%。IMF认为这一水平“以任何指标衡量都很高”。
报道称,在人民大学研究的2005年至2013年间,在所有部门,“僵尸”企业占到80万家工业公司的7.5%,低于2000年约30%的峰值。出现峰值后不久,中国就启动了上一轮国有部门的重大改革。
随着公司老化,它们越来越有可能成为“僵尸”企业。据人民大学的研究,在30年前成立的公司中,约23%被认定为“僵尸”企业,而成立时间不到5年的公司中仅3%是“僵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