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里约动”系列评论之三
这是8月7日,张梦雪在颁奖仪式上展示金牌。在里约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张梦雪以199.4环的成绩夺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首金。新华社发
年 巍
老话说得好,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说夺取金牌、鼓舞人心,是中国体育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任务,那么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就是他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担负的历史重任。
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80后这代人是跟着中国体育运动成长起来的。从1984年许海峰夺得奥运首金,到2008年中国代表团登上金牌榜首位,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盼中国运动员夺金牌,看国旗升起,听国歌奏响,真是无比畅快。也许那时,看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步步高升”,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赛程过半,有媒体用“金牌不多,亮点不少”来评价中国代表团的表现。当只获得铜牌的傅园慧因自称用了“洪荒之力”而抢了头条,当中国跳水队队员秦凯在赛场上向何姿求婚而被纷纷点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运动员如今对于竞赛和金牌的理解和表达已经大不同于以往,而一些人也乐于接受这种变化。
体育背后透射出的国家形象、国民心态、人文精神、社会价值等,已经不能用金牌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奥运赛场不仅有硬碰硬的比拼,也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我们乐见中国以更加开放与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奥运赛场的风云变幻,乐见金牌榜的变化已不能完全吸引人们的眼球,乐见尊重每位拼搏的运动员越来越成为国人的共识。
但网上有些声音,有必要拿来说道说道。有些人认为奥运金牌不重要,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在乎金牌,而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把奥运金牌当回事儿。是的,我们不能唯金牌论,但如果我们从“金牌至上论”滑向“金牌无用论”,那就是从一种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应该说,金牌依然重要,只是用政府过度参与、社会资源过度堆砌而出的金牌,偏离了金牌和竞技的本意。
奥运会本就是全球最顶尖竞技选手的较量,不争强好胜,何必来奥运会?各国何必争相举办奥运会?不求胜负、不论英雄,淡化了体育竞技的竞争关系,冲淡了奥运拼争的激情对决。在金牌冲击过程中,体育精神的彰显和传播才是奥运会更高精神层次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冲击金牌与发展大众体育并不对立。一方面,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红红火火,从中央到地方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公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大众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由于我们集中力量搞竞技体育而造成的,这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另外,金牌运动员对于其从事运动的推广,以及巨大的明星效应和示范效应,会让很多人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时过境迁,金牌之于公众的内涵和意义已然改变。从曾经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体育大国”,再到未来的“体育强国”,中国体育就像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国家飞速前进的历史轨迹。让奥运金牌回到应有的位置,没必要把它供在神坛上,也请不要把它踩在脚下,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体育强国的心态吧。
系列之一:向冲金失败的运动员献上我们的敬意
我们要向冲金失败的运动员致敬,只要你们冲了,就是英雄!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无论如何,运动员们都应该在主观上保持求胜的欲望。我们要向冲金失败的运动员致敬,即便这次没有冲下金牌,你们也还有机会!机遇往往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胜利往往会向努力的人抛出橄榄枝。
系列之二:像“洪荒少女”一样享受奥运
当我们看到傅园慧以“段子姐”的身份出现时,被逗乐了,被感染了,被感动了。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个人情趣的运动员。其实,不以成败论英雄,输赢没那么重要,只要努力过、拼搏过,竭尽所能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每个运动员都值得最衷心的赞扬和最真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