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后市场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6-08-25 14:59   

         我写过一本题为《激荡三十年》的书,描写1978-200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一段历史。2008年后,中国经济继续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快速演进,由市场经济经典模型进入后市场经济时代。

  1978年前,我们国家搞的是计划经济,国家控制几乎所有生产资料,通过票据来控制每个社会成员的需求。中国人像螺丝钉一样被固定在国民经济每个节点上。

  1978—1992年,中国搞的是商品经济,即承认每件产品都有流通价值,能够成为商品。在这14年间,中国几乎所有成名企业家都是生产线改革标兵。未完全走出短缺经济的80年代,企业家只要扩大产能,就可以赚很多钱。

  1992年以后,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开始出现过剩经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不再发生在生产线上,而在于流通渠道,通俗说——能不能把东西更快卖掉。因此大家开始做渠道,重视品牌营销,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模型。

  然而在今天,经典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格局已被解构,标志是——通过传统渠道把标准产品卖给消费者的能力,被1998年前后开始出现的互联网经济冲击得七零八落。

  1998年前,我们的社交圈基本上是亲朋好友。1998年后,QQ出现带来虚拟人格,跨界、跨区域、超越户籍的全国大规模交流开始。搜索引擎则极大改变了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

  2003年前后出现的淘宝、支付宝,不仅把所有产品跨区域集中到同一平台上,还重构了中国人在互联网领域里的虚拟信用人格。

  此后10年,商品流通体系被彻底重组。2013年前后,互联网开始冲击服务业,打车、买电影票、请保姆、租房……所有服务相关的产品,都以O2O模式在运营,线上线下的界限被彻底打穿。O2O创业阶段在2015年达到顶峰,去年发生多起超10亿美金的O2O并购案,这一阶段以不久前滴滴优步合并为结束标志。

  2015年后,互联网密集冲击金融。尽管网贷行业处于整顿监管的低潮期,但从长波段来看,发展才刚刚开始。区块链技术使得互联网上发生的每次交易都会被记忆,钱成为有记忆的商品,而这些变革在全国范围内才刚刚开始。中国有众多人口和复杂环境,当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找不到好贷款渠道,用技术突破“信息不对称”,就是金融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经济今天的低潮期,很像201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实际是在将一些落后投机分子清理出去,然后在监管加强的前提下重新出发。互联网金融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主力,原有行业壁垒将被彻底打穿。(作者是知名财经作家,本文由曲翔宇整理自作者在飞贷3.0产品发布会上的演讲)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