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8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良恒)近日,哈尔滨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强拆毁损引发广泛关注。目前,主要嫌犯已被批捕,当地承诺将按照国家文物局意见实施原址重建等补救措施。
不可移动文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其原真性具有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特点,一旦破坏将很难再恢复,只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无限遗憾。正因为如此,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被毁损的“刘亚楼旧居”等7处建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尽管一直没有定级,但并不代表它们不具备原真性,也不意味着不受文物保护法保护。相反,正因为其定级和价值尚待确定,所以对其实施任何可能改变原状的措施前,都应该经过充分评估和审慎论证。即使确属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也应当依法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粗暴强拆的背后,还是“向钱看”的利益驱动和“先上船后买票”野蛮逻辑。这并不难理解,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国家已经出台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不但耗时长、成本高,甚至有可能夜长梦多。在利益驱动下,不法分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深更半夜一拆了事,先造成毁损的既定事实,再顺水推舟“运作”补办相关手续。
“刘亚楼旧居”被粗暴强拆,相关部门难辞其咎。且不说“刘亚楼旧居”是不可移动文物,即使只是一幢普通房屋,拆迁公司深夜强拆也十分蹊跷。按照新拆迁条例规定,房屋拆迁的主体是县级政府,由其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受其委托承担房屋征收工作。拆迁公司深夜非法强拆,有关部门纵然能摆脱纵容嫌疑,怕是也要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从“刘亚楼旧居”被强拆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少数个人和单位心无敬畏,视文化和历史如无物,也根本没有把法律法规放在心上。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肆无忌惮、百无禁忌,粗暴地践踏法律红线。对于类似行为,一定要深挖严查,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痛代价。必须下定铁的决心,运用铁的手腕,维护制度刚性和法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