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智慧 民族有希望 发展有力量

来源:国智网        发布时间:2016-09-15 09:08   
国家有智慧 民族有希望 发展有力量(图1)

  时间进入2016年,中华民族正阔步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中充满着大智慧、拥有大气场、挥毫大手笔、进行大动作,坚定不移的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扶正祛邪、拨乱反正,将中华民族在市场经济下渐行渐远的身影逐渐匡回正道。

高层智慧是国家发展之基,强大之源。

2015年10月29日,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如期到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是新阶段发展筹谋中高层智慧的有力体现。

看发展,事实为证。

看政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先手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重拳整治“四风”,再到践行“三严三实”,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坚持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树立起了徙木立信的公信力,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党政军民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良好局面。 

看经济建设。中国经济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看文化发展。“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出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文化法治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作出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讲话,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看社会现象。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假大空在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如鱼得水。让相当一部分务实、谦逊、低调的老实人吃亏,社会发展呈现病态。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的的得到了普遍认同,说实话,干实事得到崇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行,其作用正逐渐显现。

看生态文明。2012年末,十八大报告中相比5年前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大幅增长至45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时至今日,各地纷纷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和标准,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起点。

看国际环境。中国虽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仍不断上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继续发挥全球领导者作用,从亚投行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再到胜利日阅兵,中国都努力为所有国家推动国际关系新体系;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正取得稳步进展,得到50多个国家的支持;第三,中国经济外交取得成功,除了成立亚投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第四,中国正深度介入全球治理,这成为2015年的一大趋势。中国已经是“醒来的狮子”。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尽管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发展的约束愈加强烈,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也十分艰巨,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完全可能的。

胸怀人民,大治天下。这让我想起去年10月、11月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胸怀天下,强我中华。2013年末,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促进中国与世界协同发展的巨大的舞台。

高处擂鼓,其声远播。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有智慧,发展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高瞻远瞩的智慧筹谋中,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必将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龙顺)

注:本文作于2016年1月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