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提升是场长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0 16:59   

  【文化评析】  

  作者:王子墨

  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016年中秋小长假期间旅游投诉和典型案件查处情况,通报了3起“丑陋导游”、两起游客不文明行为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游客不文明行为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房山怪石山景区的13处景观石上,被喷上了“陈志成2016.9.1”“沧海桑田掀巨变,造就嶙峋乱石山”等字样。之后,网友们呼吁“陈志成”现身,在网络的影响下,主人公出面道歉,并来到景区清洗涂鸦。

  这是一场舆论围观对不文明行为的偶然胜利。试想,陈志成若不是对一个景区“集中火力”,若不是“诚实”地留下自己的名字,若不是用红油漆的“如椽巨笔”而是用“蝇头小楷”刻下字迹,恐怕我们都无法找到他,社会舆论也得不到他道歉的反馈。倘若找不到具体目标,舆论的不满就只能流向泛泛的指责。

  对具体的个人施加声讨是容易的。可是,景区涂鸦如今已是被全民声讨的行为,得不到任何正当性的诠释,在网络上也没有人敢公然为其张目,但景区涂鸦行为从未绝迹。面对一些遭到涂鸦的景点,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莫非涂鸦的人从来不上网,或是上网的人从来不涂鸦?

  这只能说明,不文明行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存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些人上一秒义正词严地声讨不文明行为,下一秒,面对名山大川油然而生满怀豪情,或者面对名刹宝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即便心知不妥,即便道理都懂,但看到前人题诗在上头,仍禁不住大笔一挥,为山川胜迹留下“不朽”的字迹。从陈志成的事例就能看出,作为一个多年爬山的资深驴友,很难想象他对涂鸦的恶劣性质一无所知,只是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未来可能爬不上自己充满感情的嶙峋乱石,一念之间的黯然就冲决了心底文明的堤坝。

  因此,提升文明水平注定是一场道阻且长的长跑,也是异常艰苦的反复拉锯。这需要制度设计的不断跟进,用《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游客黑名单等法规制度织就更加细密的网络;需要景区的管理更加周到与新颖,除了增加巡查的频率、密度,也可以设置留言板、留名石及笔墨等工具,给一些难以克制表达欲望的游客以合规的抒发渠道,河南平顶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就施行过如此办法。此外,社会也可以广泛动员力量,组织志愿者进行知识普及、文明宣传、保洁擦拭等。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事件背后,去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有些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文明提升的道路有多长,恐怕难以知晓。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必须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向前奔跑。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0日 02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onlin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