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就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其中,他特别提到,“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就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习近平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市场竞争中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企业界代表委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给了民营企业家们巨大的鼓舞。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2018年以来,内外部因素交织下,民企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企的重视与支持也前所未有。
2018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民营经济发表重要讲话,鼓励、支持民企发展壮大,频次之密集尤显关爱之深切。11月1日,总书记在民企座谈会上一锤定音,“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民企有多重要?一个概括的说法是,民企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在总结2018年政府工作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忧纾困。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
上亿市场主体中,民企占比90%。
去年以来,直面民企经营发展的痛点、堵点,更大力度、更加实惠、更加接地气的大招密集放出市场,前所未有地力推营商环境的优化——减税降费2万亿元,缓解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市场“非禁即入”,审批应放尽放,坚定不移保护产权,冤假错案有错必纠……
优化营商环境中央连出实招。每一招都解决民企发展的痛点,每一招都疏解民企经营的堵点,每一招都打消民企顾虑,每一招都提振民企信心。
民企的春天来了!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① 放管服改革
改善营商环境,是中央不遗余力在抓的事情。
放管服是核心。简政放权,减少企业的束缚。今年,针对行政审批权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审批事项应减尽减。时间表上,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
去了存量,还要防增量。国务院还提出,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为名行审批和许可之实,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
公正监管,力推“双随机、一公开”新监管模式,让权力运行制度化、透明化。
更值一提的是,即将建立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考核的权力交给企业。
② 产权保护
有恒产者有恒心。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支持民企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他明确表示,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他还多次强调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护产权必须坚定不移,对侵权行为要依法惩处,对错案冤案要有错必纠。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2018年,顾雏军案、张文中案重审,最高院改判张文中无罪,这些典型案例,被认为是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强烈信号。
③ 公平市场准入
2019年新春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既是对外开放,也是对内开放。竞争中性原则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企、民企和外企等各类企业将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
开放,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将让民企分享更多的红利。
被视为赚大钱的自然垄断行业,也要拿出来“共享”——电力、油气、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④ 减税降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9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的目标。这被认为是放了个大招。
而2018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超出原定目标2000多亿元。
减税降费大餐,增值税是“主菜”,在2018年5月1日已下调的基础上,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
降费力度也很大: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这意味有些省份可降低4个点,大部分省份可降低3个点,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尤为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有专家估计,这个政策的含金量预计高达1500亿元以上。
⑤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民企,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老大难问题。如何化解?今年2月,银保监会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而政府工作报告则拿出了真金白银:首先是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强调,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当天,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其次,明确要求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针对该问题提出如此具体的要求,释放的资金将是万亿级别。
不仅要多给民营企业贷款,还要少收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
一句话,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⑥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这是空前之高的定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民企将受益良多。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为主,但民企在间接融资总额中占比仅三成左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如债转股、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都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更重要的是,科创板+注册制这一股权融资方式将成为撬动民企创新发展的杠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民企创新的机会来了。
⑦ 清还欠账
民企与政府合作,一旦出现政府欠款,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要债不易,有的企业就因为政府欠款而被拖垮。
看到民企的烦恼,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欠款方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政府的事业单位,以及地方国企与央企,工程款是清欠的重点。有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
据悉,到2018年12月底,对于拖欠企业款项情况的阶段性摸底已经完成,从今年3月开始,每个月报一次摸底的情况。
摸清了底,接下来就会有针对性的措施。今年,拿到欠款的民企会开心过大年了。
⑧ 支持民企技术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民企的地位已不同以往。
在2018年11月1日的民企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这是新的定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各种充满干货的政策如期而至: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这都是超级大礼包。不仅如此,国家对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还有很多,比如高新技术企所得税税率为15%,比一般企业低10%,已是执行多年的政策。
民企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此前,中央强调,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
龙头企业是谁?既有国企也有民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有28家。
⑨ 对政策执行“一刀切”说不
近年来,政策“一刀切”,伤害的往往是民企;政策“大转弯”甚至“大掉头”,让民企无所适从。更让企业头疼的是,政策的执行往往是隐性的,即便遭遇不公正,也哭诉无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是部门和地方对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执行有偏差;有的是政策制定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
怎么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监管者也要强监管、立规矩,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在提及备受关注的环保执法时,特别强调要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更重要的是,即将建立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考核的权力交给企业,才能有效遏制政策执行的乱作为。
⑩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
这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连续第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每次具体表述略有不同。
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提法,始于2016年。当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别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清”二字廓清了政商边界。
2017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下,要“亲”,就是政府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按照市场的原则去服务企业,打造出亲商、重商、扶商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别无旁骛谋发展;要“清”,就要对政商往来中“权力寻租、吃拿卡要”和“为官不为”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划定红线。
对企业来说,有了健全的政企沟通机制,就可以少瞎跑,少找人,少花钱,企业效益自然提上来了。
文字编辑:郭芳
新媒体编辑:王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