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绥阳县的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 潘开礼 摄 (贵州图片库发)
望谟板栗助农增收。唐波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生态良好的贵州是黑叶猴种群最大栖息地。刘宽明 摄 (贵州图片库发)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也是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
贵州生态多样,物种丰富,但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同时,这里曾经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减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依托大生态、大扶贫战略行动契机,贵州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双赢”的新路子,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关键领域。“十三五”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全省林业系统把高质量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土绿化行动,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沿江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牢筑绿色屏障;严格推行“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计划,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健全林业法规体系,强化林业考核问责,全面实行林长制,构建大生态安全格局;因地制宜,大力构建生态主导型林业产业体系,推出竹、油茶、花椒、皂角等特色林业产业与竹荪、天麻、石斛等多元林下经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大踏步向前。
五年来,贵州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988万亩,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46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78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51%。
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湿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森林火灾及病害控制等资源保护行动全面加强。2020年,全省建成A级景区140处,森林公园95处,湿地公园54处,森林康养基地75处,风景名胜区71处。目前,全省已知生物物种24547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
贵州油茶、竹、花椒、皂角等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划为全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林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6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8亿元。2020年,全省生态护林员达到18.28万人,直接带动5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十三五”是贵州林业发展增速最快、效益最为显著的时期。贵州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退耕还林和治理石漠化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融资放款和实施面积、生态护林员规模及带动脱贫人口“四个全国第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生态大业,久久为功。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贵州牢记嘱托,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进全省林业工作建设。尤其是今年以来,围绕“四新”抓“四化”的战略部署,逐步探索创新,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从法制林业、智慧林业、高质量林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以“制、智、质”行动赋能,构筑高质量的“贵州绿”,推动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在助推乡村振兴立新功中实现良好开局。(贵州日报 吴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