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切勿“格式化”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16-09-22 16:27   

        消费日报网讯(何彦 时下,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投资行业,“生态文明建设”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金融机构也向该类项目全面倾斜,引得八方资本蜂拥而至。于是,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报道频繁荣登媒体头条:某市推出数百亿PPP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某景区花数十亿打造生态旅游胜地;某公司中标N亿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某区县成功招商引资X亿打造森林康养基地…… 都在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的项目或者展示自己的“战绩”,生态文明建设已然炙手可热!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 、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而中共中央 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进行了布局,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环保产业,绿色经济,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绿色社会,生态安全等等。如此众多的细分行业,让建设内容极其丰富,投资项目数不胜数。

    尽管如此,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存在项目失衡、体量偏大、建设内容被“格式化”等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清,概念泛化。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认识,理解片面化,“固化”地认为就是搞一些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工程。殊不知,这种“固化”思维的后果是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重复、雷同化建设。

    笔者最近参加一个大型的项目招商洽谈会,一进会场,满目都是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但仔细一看,发现逾半数都是湿地公园、康养基地、污水处理、农产品开发等项目,投资额度从几百万到十几亿不等。除了规模大小不同之外,其规划和设计功能几乎大同小异,这反而让投资人举棋不定,无从下手。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赶上发展的大好时期,尤其是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是必须的,但重复建设、一哄而上肯定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往往是短时改变了环境、暂时拉动了经济,最终导致基础设施的过度建设、活动范围的不当扩大、超承载能力的开发、环保设施建设浪费、运行不给力等现象的发生。这些表面上一时的光鲜,其实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形成不良影响。

  笔者深耕投行多年,就经常听到一些项目特别是景区项目负责人抱怨:我们的项目非常有发展前景,为什么总是难以找到投资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项目性质趋于雷同,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科学谋划、创新建设,从而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下的有效模式和创新发展,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泉,而切勿为“发展”而发展将其“格式化”!

【责任编辑:online2019】